导读:

新三板定增市场与神创板,不知道哪一个更疯狂。极度亢奋的行情背后,是长期畸形的资本市场对常识的扼杀,以及对基本商业伦理的系统性摧毁。

本文作者为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先生,是国内最早参与到新三板市场投资的先行者,他认为:部分新三板公司在定增过程中的四次“抛弃”,不仅伤害了投资者,最终更伤害了公司自己,并危及新三板市场的未来。

定增融资,是新三板的暴风眼。

根据股转公司资料显示:截至6月18日,年内新三板已完成融资额为259.45亿元,而2014年全年完成融资额为132.09亿元,2013年全年完成融资额仅为10.02亿元。不仅新三板的融资总额有了量的飞跃,而且单只个股的融资已屡创纪录:

近期硅谷天堂定增预案显示,融资规模将达67.5亿元,同时方案还声明,其定增的规模最高将可达到百亿级别;正在停牌中的九鼎投资,预计融资最大规模为125亿;前期的中科招商也已完成90亿融资。

相比较年内最大的主板IPO中核电力的融资规模163亿,新三板的单个企业融资规模已然达到了主板级别。

然而,在新三板融资纪录不断刷新的背后,却是危机重重,乱象丛生。

笔者试以亲身经历的一次新三板企业定增融资全过程,以及期间二级市场表现,来呈现新三板定增市场的部分乱象。笔者首先申明:本案例真实,但为尊重相关公司,隐去其名字。请相关公司不要对号入座,仅供交流学习。

券商包销 弃客户于不顾

2014年下半年挂牌的某三板公司,于今年3月中旬公告定增方案:每股3.2元,发行1550万股。

一媒体朋友当晚就告诉我:该公司全部发行股已经由某券商包销了,现在正在寻找投资者,要求最低20万股起认购。

我仔细研究了该公司的相关资料,半年报EPS 0.12元(当时年报还未出),具备电商概念、医药流通概念及文化概念,正符合本人的投资要求,所以托朋友申请了3份额度,共60万股,每股3.2元,共192万元。

第二天,我又应券商要求,在其当地营业部开办了另一个新三板账户。

第三天,就在我认为万事俱备,只欠缴款时,朋友却告知:这次增发是由该券商包销的,由于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在最近2天内,从3.25元涨到了10元。该券商看到有巨大利润空间,已经安排内部关系户将全部额度瓜分完毕。

可怜的我把新户开了,资金也准备好了,却一杯羹都没分到。所以我立誓今后不再参与该券商的包销增发,也不再启用该券商账户。

后来我才得知:原来该券商并不是该公司的主办券商,只是个专业承销商。但券商作为中介服务机构,为了小部门私利,竟然可以擅自废弃对客户的承诺,令我骇然。

不仅如此,券商这种行径更是弃公司的利益于不顾:因为公司并不仅仅想把定增股票发售出去,更希望能借此选择合适的中期或长期持有人。

而这,也为后面的几“弃”埋下了前因。

公司内销 弃小股东于不顾

之后的一周,我在二级市场以均价8元购入2万股,又通过朋友找到了公司董秘的联系方式。我将自己在券商处的遭遇告知董秘,他当场表示:这是券商行为,公司无权干涉,若下次再有定增机会,一定优先照顾我这个粉丝。

第二天,董秘告诉我有一老股东想以6.88元转让20万股,问我是否愿意承接。出于对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我买下了这20万股。董秘在交易完成之后,再次嘱托我:希望我能成为公司的长期股东。

之后的近2个月,公司股价一直稳定在10元以上,我信守诺言一股未卖。

可是5月底的一天风云突变,公司突然刊发两个公告:一是上次3.2元增发的股票在将在2天后上市;二是公司计划以3.21元再次发行近2100万股。

看到新增发公告当晚,我质问董秘:“你不是承诺过,再有增发一定让我参加的?”董秘说:“这次主要是对公司内部增发。”我:“根据公司发布的本次增发名单,共有25位在册股东,25位核心员工及4位自然人参与增发。按持股数量,我持有22万股,应当在前25位股东之列,更何况你还有4位非股东自然人参与了增发。为什么又一次把我抛弃了?”

董秘无言以对。从此我们再未联系过。

这时我才明白,因为公司股价已经攀升到十几元了,上次增发每股3.2元的便宜股票都给券商包销赚了。所以这次公司打算亲自操刀,肥水不流外人田,先把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照顾一遍。

券商因为是一锤子买卖,为了部门小利益弃客户于不顾,我尚可理解。但公司自身竟也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把像我这样的外来和尚“小散”给赶出了庙门,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难道公司忘记了,二级市场上十几块钱的股价可是我们“小散”买出来抬出来的!

我们二级市场投资不是公司的衣食父母,更不是公司的上帝,但至少是股东,但在小利面前,这些都被公司抛弃了。

定增上市 弃二级市场于不顾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这家公司的股本变化,2013半年报300万股,2013年报1000万股,2014半年报3000万股,2014年报3509万股(以2.68元对内增发509万股),2015年5月底5059万股,再加这次的2100万股,总股本已过7000万股,扩张可不慢。

再次被抛弃的我并没有对公司完全失去信心,出于对券商那批3.2元增发股上市的担心,为了降低成本,我在公告的第二天以8.2元挂了15万卖单,在被吃掉11万7千股时,我决定撤销了剩余卖单。

此时的我对公司还抱有一丝希望,手上还保留了近10万股仓位。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最傻最错误的决定。

第二天增发股上市,券商的关系户们完全视二级市场价格体系于不顾,从开盘就出货,一直出到5元,当天以5元收盘。即便是5块,这批增发者不到2个月内也有50%多的纯利润。

他们本来就是券商找来的短线投资者,不会在意公司股价的稳定和趋势,落袋为安是最自然的选择。

恶性循环 市场最终抛弃企业

孰料当天晚上,公司再发定增公告,以1.88元向3家券商增发350万股。

我就不理解了,公司难道在融资安排上就没有一个规划,走到哪里算哪里吗?给做市商的库存股就不能在前两次定增之前安排,或者说大股东让点利,直接老股转让给券商,既节约时间,又不再对已经跌惨的二级市场撒盐。

不出我所料,第二天股价最低跌至3.2元。从此以后,公司的股价基本上以5元为中心进行波动,虽然偶有对敲盘拉至10元以上,那也只是前期高价买入小散的自救行为,但在抛盘汹涌的打压下,大势已去。

现在,股价已陷入了恶性抛盘循环,越抛越跌,越跌越抛。券商承销的这批定增投资者,本来可能还有人打算中长期持有,但看到企业推出的第二次定增价格竟然与自己相同,能不先跑为快吗?而近期介入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在看到做市成本价后,也不会坚守阵地。

这时,只有前期高位买进的小散还在苦苦支撑着。

最后,像我这样的二级市场买入者也只能割肉了,截至文章落笔这一天,本人账上还持有69000股。成本才刚降到4.81元,当天收盘价4.82元。也就是说,我150万元投资守了2个月,竟然还在盈亏平衡线摇摆。

这样的公司,我还会继续持有吗?我的回答是:只要不亏本,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远离这家公司。

后来,公司董秘在微信中问我的朋友:“公司股价近期跌得太厉害,怎么办?”

我说,“请你转告董秘四个字!”(见下图)

这时才想起二级市场的价格了,当你在定增时,只把二级市场当提款机、把二级市场投资人当傻子时,为什么不考虑下二级市场呢?

故事到此暂时结束了,我也不知道这家公司股价是否还会向3.2元靠拢,或者重新站在10元高度,但我已不太关心了。

小结

定增其实就像下棋,需要公司去详细统筹、长远规划:价格高低、数量多寡、次数频否。无论谁来操刀,笔者认为都应以市场为根本,不能靠拍脑袋拍胸脯。中介商要尊重市场,企业要呵护市场,定增者要维护市场。

一个脱离市场的增发,必定会失败。一个藐视市场的企业,必定会被市场所抛弃。

只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和谐发展了,新三板才能真正健康蓬勃成长,才能成就中国的“纳斯达克”梦。■

来源:三板好公司

作者 周运南 原文标题《“四弃”——实例剖析当前新三板定增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