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30周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深圳资本市场,就无深圳的今天”,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主要筹建者禹国刚如是说。

回首往昔,在深圳特区40年的发展历程中,资本市场的建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资本,给深圳的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从“老五股”到“深圳A股军团”,资本市场的注入把深圳的企业搞活了,同时也把深圳的经济盘活了。

立于当下,深圳风华正茂,GDP跻身亚洲前五,位列国内资本活力城市榜首位。资本与经济发展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先锋之城”成功造就彼此。目前,深圳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行业为主、金融行业为辅、其他行业多元发展的良好产业结构。

畅想明天,深圳已经将目光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产业新兴度才是未来区域竞争的关键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用好资本“东风”,新经济“千树万树梨花开”可期,深圳“二次创业”征途也将更平坦。

腾飞翅膀

环顾全球,以一座城市的名称来为速度定义,这是绝无仅有的。一直以来,“深圳速度”是这座沿海城市的荣耀。

在确立为经济特区之前,深圳一年的GDP不足2亿元,2019年,深圳的GDP高达2.69万亿元,增长了10000倍,并成功超越香港,跻身亚洲前五。

翻开历史画卷,“资本市场”这一舶来品在深圳特区的孕育和出生有着一段曲折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翻译境外证券市场200多万字资料,十多次论证形成《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蓝皮书;国贸三楼几间仓库也没几张办公桌的“创业基地”;证券市场、证券交易中心、证券交易所的“三易其名”;抢跑出生……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深交所的筹建、开业可谓“好事多磨”。

1990年12月1号,在旧深圳证券交易所门前,随着当时的深交所副总经理王健敲响开市钟,中国资本市场拉开了崭新的历史帷幕——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当天,没有鞭炮锣鼓的欢响,没有人潮涌动的热闹,参加仪式的最高领导是当时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一个副组长。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主要筹建者禹国刚用一句歌词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锣儿无声鼓不敲”。但当钟声响起时,所有人都已热泪盈眶。

据禹国刚回忆,这一天深交所开业可以说是“悄悄的”。九点开盘,从开市到上午收市,仅有“深安达”成交了8000股。

当时,谁也无法想象,正是这一声“钟声”激发了深圳特区的内在潜能,“渔村”也插上腾飞的翅膀。

事实上,纵观近代历史,每一个大国的崛起,无不缘起于资本市场的建立。1602年,荷兰诞生了世界上的第一只股票,资本的力量让它的远洋贸易舰队称霸海洋;1792年,“梧桐树协议签订”,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始建立,1862年,美国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建成了太平洋铁路,自此交通、经济进入全面腾飞的时代。

毫无疑问,深交所的成立对深圳资本市场乃至中国资本市场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给企业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融资平台,资本的力量开始在中国初见端倪。

30年来,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源地之一,深圳孕育了中国第一批上市公司,一直以来,深圳本地企业依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目前的315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8月16日,下同),公司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形成了举足轻重的“深圳军团”,有力地支撑全国和深圳的建设发展。

由于深交所坐落在深圳,本地企业上市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随着深市中小板、创业板的推出,使得深圳乃至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由此就形成了深圳金融业、高新科技企业两大重要支柱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格局。

315家深圳A股军团中,有280家公司是通过深交所这一平台登录资本市场的,占比高达89%。30年来,依托深交所,280家深圳A股上市公司通过IPO、配股、增发、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手段,累计获得1.11万亿元的资本金。

资本市场把企业搞活了,也把经济搞活了。

统计显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深圳上市公司支付各项税费共3804.79亿元,相当于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0.37%。

深圳资本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成熟,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改革创新亮点迭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目前形成了具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呈现出证券业、基金业和期货业共同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深圳资本市场是改革开放留给深圳的最大财富之一,对深圳金融业乃至整个深圳产业资本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接受记者采访时总结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是深圳特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建立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和第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开始,30年来资本市场在股权融资渠道、融资成本控制、公司治理规范、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价值实现、市场竞争观念等多种渠道极大促进深市上市企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深圳特区经济发展。

智慧大脑

如果说,当年“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让世界惊讶,那么现在,持续提升的“深圳质量”更令世人瞩目。

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离不开创新。而创新驱动则离不开资本的赋能。资本的力量,正在给深圳的创新发展提供澎湃不竭的动力。

对此,禹国刚曾表示,“深圳我常说有两只轮子,一只轮子是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第二只轮子是深圳有诸多的高新科技企业,因为有深圳资本市场的支撑,所以深圳的高新科技企业质量数量在全国都是居于上游的”。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城市资本活力指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深圳是资本活力最强城市。虽然 “规模指数”比不过北京,和上海持平,但因产业新兴度排名更前而超过了这两个金融重镇。

迈瑞医疗是一家深圳走出去的全球医疗器械巨头。2018年10月,迈瑞医疗正式登陆创业板,上市3天后,市值便突破千亿元。

有了资本的助力,迈瑞医疗更加专注于创新,坚持每年投入总收入10%用于研发。如今,迈瑞已经建成8大研发中心,成为技术专利发明最多的医疗企业。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资本市场助推了“迈瑞们”的创新,也助推深圳成为新经济的领跑者。

伴随企业竞争、合作、携手发展,深圳形成了一个个高度集聚的产业带,如科技公司集聚的南山科技园、被誉为“中国硅谷”的粤海街道办、药物研发生产的生态圈坪山锦绣东路……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无不在诠释着资本在深圳与诸多产业相互交织,如同城市智慧的大脑,追寻着那些充满成长潜力的企业,融资、并购、重组、点燃创新之火,推动产业升级。

田利辉表示,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我国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由于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高和风险高的特点,需要通过股权投资投入大量的资金、资源,来促进科技创新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以深交所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深圳高新科技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

田利辉进一步指出,高新科技企业上市和持续交易,吸引大量投资者积极参与,分享高新科技发展的红利,促进了深交所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长期繁荣发展,让深交所在三十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世界前十大证券交易所。深圳也成为了最具资本活力的中国城市。以深交所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深圳高新科技企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金融与科技同飞、繁荣与稳定一色的深圳特区经济现状。

如果说,产业升级是资本市场带动深圳提升了其“面子”,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落地生根、培养企业家精神就是资本市场于微观中改变深圳的“里子”。

在田利辉看来,上市和交易的过程能够不断推进深圳企业公司规范治理。另外,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一种口号,而且需要予以资本化。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定价实现企业家价值,有力推动大批优秀企业家的涌现。在参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企业和投资者形成了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理念,推动了深圳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深交所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深圳高新科技企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金融与科技同飞、繁荣与稳定一色的深圳特区经济现状”,田利辉指出。

崭新使命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所有将来,皆为可期。2019年,深圳华丽转身。在这一年里,深圳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两个重磅文件,实现了城市地位的全面提升。

2020年,这是新的起点,深圳要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深圳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二次创业”再出发。深圳已经将目光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最强。

与此同时,深圳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改革。

在深圳“二次创业”新的起点,中国证监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今年6月份公布了创业板改革的全套正式文件,这标志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政策框架正式搭建完毕,创业板将进入按新规则体系运行的2.0时代。

以股票发行注册制为主线的创业板改革是由顶层设计推动,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大方向的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注册制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将更加清晰,制度将更加健全,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创业板市场,正迎面朝我们走来。

改革后的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助力深圳乃至中国,书写新的传奇呢?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表示,对于深圳而言,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深交所优势,加快完善资本市场体系。一是通过探索差异化的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形成更有利于高技术企业的资本市场体系,例如在上市时更注重考量企业的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二是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降低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融资难度。三是应当着力完善深港通制度,吸引国际长线资金投资深圳高技术企业。

其次,深圳应当扩大风投市场规模,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更便利的融资环境,培育大湾区内更多“科技独角兽”企业崛起。一是实施更利于风投机构的税收政策,二是扩大风投对外开放,引进更多的国际创投资本,三是增强丰富创业投资主体,包括加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作用发挥,鼓励国有企业参与风险投资等。

此外,深圳目前已形成了较好的金融科技基础,未来可以继续开展前瞻性布局。例如鼓励深圳在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方面先行先试,同时基于金融科技可加强跨境金融监管探索,例如参考香港、新加坡经验,构建完善“监管沙盒”等。

“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我国走向‘中国创造’的必由之路” ,田利辉表示,深交所创业板迎来了注册制,这是监管重心的后移和监管制度的升级。注册制改革应该形成制度红利,应该引发私募股权资本的大爆发,应该形成高新科技企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局面,应该形成中国股市长期缓步向上的慢牛新格局。深圳需要运用好“资本”这一工具,深圳资本市场需要运用好“注册制改革”这一机遇,形成撬动深圳经济可持续高增长的新杠杆。深圳资本市场要在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并购重组服务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升公司治理服务国企改革等领域开拓创新,做出贡献。

田利辉进一步强调,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这是深圳资本市场的新使命。要不辱使命、稳中求进,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方向,加强资本市场制度设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机构投资者能力,优化市场结构,构造良好市场生态,不断增强深圳资本市场的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

 

解码深圳 观察中国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应运而生,与珠海、汕头、厦门一同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探索。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40年来,这座位于南海之滨的“渔村”,以衔枚疾进的“深圳速度”闻名世界。奋力改革攻坚,不断对外开放,深圳一路披荆斩棘,书写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彩缩影。

解码深圳,也是在观察中国。

为什么是深圳?从“山寨王国”到“中国硅谷”,从“仿冒商品之都”到创新之都,从“三天一层楼”深圳速度到令世人瞩目的深圳质量,深圳转变之路的成功原因是什么?为何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企业愿意集聚扎堆在这个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滨海城市?

读懂深圳,就能读懂改革和创新。

打造中国硅谷,深圳的根基在于“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在于融合政策、资本、产业、管理、商业等诸多因子的“创新矩阵”。

但是,一座创新之都的崛起,绝对不限于经济现象。无论是优化政策供给还是改善软性环境,一言贯之,创新要靠改革来驱动。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这一句话放在深圳身上,同样无缝契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

编织深圳,同样是描绘中国的未来。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迈进,创新已然成为描绘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画笔”。怎么创新?如何创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深圳的经验告诉我们,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的动力,需要改革的活力。

改革无止境,创新无止境。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改革已行至一个关键节点,唯有创新经济才能长远发展,这需要进一步深入改革、更广泛领域的变革来配合;代表中国未来的先锋之城也步入一个崭新时期,“二次创业”要“闯出一条新路”,需要在改革创新上继续“先行示范”。

“江河之所以能冲开绝壁夺隘而出,是因其积聚了千里奔涌、万壑归流的洪荒伟力。”行当下,见未来。中国的发展到了船到中流、人到半山的时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鹏城再度展翅需要我们以改革为创新开路,用改革集聚创新要素,跑出创新的“加速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