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
他认为本人没有必要再研究下去了,他说从这些形态上来看,完全可以把握概率优势的,他认为可以控制在70%的成功率吧。
我相信这个朋友是可以做到的,其实我也可以做到,我坚持了4个月,平均月复利15%,第五个月把挣到的全亏回去了一大半,所谓的弱势概率事件连续发生,扛不住的,在信念上就动摇了。这时你才会感到市场是一个深渊,它让人恐惧,让人毛骨悚然。有人说只要心态好扛住了就行,在市场中被爆的人都是心态好的。
搞投机的大多数人都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进场出场,从逻辑上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上个世纪末,名噪一时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依靠这种模式创造了几年的辉煌,依靠的是强大的计算机分析介入。不料小概率事件连续发生,管理层心态失衡,连续低级错误决策,公司也在几个月内步入破产边缘。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逻辑认识和实践结果有如此巨大的偏差?
当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管理层可谓是精英汇聚,最后几个月中,他们输掉了名声,输掉了荣誉,输掉了拥护者的信任,人性的弱点被毫无保留的暴露在世人面前。追求概率优势是对人性的极大考验,使用者要保持长期超理智的状态和行为。反正我做不到,精英管理层也做不到,但不乏有人真的能做到。
我是因为尝试过了,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做不到。从整体上来讲,做到盈利了,但某种人生信念动摇了。有人讲,你不是还是挣了一小半么。从逻辑上讲是对的,但是最后一个月过得极其不开心,不是因为输钱沮丧,是因为内在被未知束缚住了,感觉像走进一个未知的死亡。
在这个死亡空间里,一切盈利都可以变得不开心,一切亏损都可以变得不上心,一切都是机械的(很多人赞美这种机械)。似乎每一次机会都要把握,因为你不知道你错过的是不是大突破。好的机会,因不敢做长而悔恨;不好的机会,因不甘做短而亏损。
这个时候人没有选择,日复一日的这么机械着。直到连续的亏损才突然的警醒,市场不是机械的,市场是一个生命体,他可能没有逻辑,但他是有韵律的,你要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去感受。不要在那里选择,要学会接受。
从大方向看,人人都能理解投机是技术,更是艺术。而概率优势的本质就是在数量中寻找质量,整体保持优势,这跟艺术沾不上半点关系。你见过哪位艺术大师是从数量中碰质量的?整天涮数量的还能叫大师吗?艺术大师要么不做,一旦决定去做,那就是质量。
我们看艺术,看一幅画。如何评价一幅画?线条的堆积原理,颜色的搭配方案。不,画是画出来的,不是复印出来的。画的美绝对大于内部所有的线条颜色美之和,这就是画的价值。当我们在追求概率优势的时候,我们反而在追求缺乏价值的东西。追求概率优势,必然会因不敢做长而悔恨,因不甘做短而亏损。
然而追求概率优势的朋友会辩解,我们追求的是在资金管理上的艺术。我们在整体情况好的时候仓位就大一些,我们在整体情况弱的时候仓位就小一些。这个其中的“对整体情况的辨别”,其实这已经是你从感悟中而生的某种依据。依据不一定是逻辑上的才叫依据,只要是人能把握的,某种经验上的依靠都可以叫依据。
其实在操作的时候,有些人会情不自禁的从成功的实例中寻找条件的相关性,一点点接近某些能把握的前提条件。通过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慢慢总结出某些经验。比如,
这次的前提条件甚好,感觉十拿九稳,那就入场吧;
有的时候在做与不做之间徘徊,不突破庆幸,突破了遗憾。
随着经验的继续积累,第一种情况越来越多,第二种情况自然也就变得释然。巴菲特建议一辈子投资20次就够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境界。他经常举的例子就是打棒球,机会失去不可怕,十拿九稳时再出击。但无论如何,这其中肯定是有某种大致判定依据。
追求概率优势是你经验市场的过程,但不是终点。希望大家能够较快越过这个过程,最好不要太执着。
每日精彩,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
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