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先刊载在油粕面上,

文章的统计数据较早

但是2015年的油菜籽市场,取消临储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

对油菜籽压榨产能,

油菜籽收购主体,

交易方式,

以及取消托市对油菜籽的后续影响等几个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欢迎大家指正

一、油菜籽种植供应环节

1、 国产菜籽分布区域

2、 油菜籽菜籽生长周期

我国主要是冬油菜,冬油菜的产量和面积占到了90%左右,

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一般为9月底播种,次年5月底收获。

国产冬油菜的生长周期及天气因素

生长期

影响菜籽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

播种期(9月中下旬)

干旱或过湿:影响适时播种,推迟发芽出苗时间

发芽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苗

5-7天

9月下旬-10月上旬

低温:使发芽出苗减缓,适宜温度16-25℃

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

130-140天

五叶期(10月)

冻害:受冻程度决定于品种的抗冻性、冬前发育状况及寒流的强弱。

适宜温度是10-20℃,一般短期0℃以下低温不至于造成冻害

移栽期(10-11月)

开盘期(11-2月上、中旬)

蕾薹期

从现蕾到初花

30天

现蕾期(2月中、下旬)

低温:蕾薹期抗寒力减弱,遇到0℃以下低温则易受冻,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现蕾,而后抽薹

抽薹期(3月上、中旬)

花期

从初花到终花

25天左右

花期(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

过暖:气温达到25℃以上时使开花时间提前,结实不良,角粒数减少,且易脱落。不利于后期结荚、结实,造成籽粒不满

角果成熟期

30天左右

壮籽期(4月中下旬)

高温:容易逼熟,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低;适宜温度15-20吨,但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灌浆

成熟期(5月中上旬)

收割、整晒期(5月中下旬-6月上旬)

持续降雨造成收获、晾晒困难,品质下降

二、菜籽收购加工环节

2013年符合中储粮委托收储加工资质的企业310家,

全年油菜籽压榨能力4000多万吨,

其中日压榨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

菜籽年压榨能力超过1800万吨,

其中以沿海港口以进口菜籽加工为主的企业18家,菜籽年压榨能力约600万吨。

目前沿海油菜籽压榨产能已超过600万吨/年,内地产能更是达3000万吨/年。

14年江苏中海粮油、广西澳加粮油纷纷建成,陆续投产,新增产能近150万吨。

目前我国菜籽压榨产能估计有4000-5000万吨一年,大豆在1.4亿吨一年。

但是大豆进口量大,所以能够保持开机率在50%以上,而菜籽也只有沿海地区进口量大的企业能够保持在60%的水平。长江流域因为原料不足,大部分处于停机状态,产能利用率应该不到30%。

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什么仍有新增产能的出现?

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进口菜籽涌入国内,

廉价的进口菜籽挤占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沿海地区建设进口菜籽压榨企业的热情,我国的菜籽压榨产能分布,正逐步由菜籽主产区向沿海地区转移。


压榨量相对较高的为广西,福建,以及广东三地

1、 收购主体

小油厂/小油坊:不容忽视的菜籽消耗主体,在国产菜籽主产区普遍存在。以安徽为例,每个乡村都有3-5家95型小油坊,每个集镇都有1-2家中小油厂,规模在10T/D左右,成为农户口油兑换点,由于传统小榨油的独特香味,供不应求,市场非常大。

每个小油坊年消耗菜籽在50-100吨,每个小油厂年消耗菜籽200吨左右。小油厂由于其销售客户稳定,地处产地,几乎可以常年加工,收购灵活,其年消耗约占当地菜籽产量的1/4左右。

自营型加工企业:主要是益海等大型外资油厂,由于外企通常只有在加工利润合适的时候才会考虑入市采购,一般利润在100左右就可以了,但收购量较小主要用于开发特色食用油如有机菜籽油、浓香菜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

除此之外,菜粕还没推出临储收购时,中储粮委托加工的收购企业是主要的收购主体,由于粮油企业收购所需要资金量庞大,使用的周期长,中小油厂的抗风险能力低。大部分中小油厂都是依靠中储粮的代储资格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现在政府不托市了,各个企业自行收购,企业没有收购资金,所以200型菜籽压榨企业的收购量都很小。

在这些收购主体中,国有企业是有资金优势的,小压榨作坊也是有优势的,就是95型压榨企业,因为他们规模相对较小。他们的菜油号称浓香型菜油,单价卖的非常贵,所以他们收得起。

2、 供应渠道:

贸易商/菜籽贩子:油厂菜籽收购的主要供应者,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70—90%,将分散的遍布各个乡村的菜籽收集、储存,然后销售给油厂,通过赚取中间差价或行情利润。

种植大户: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5%,或将成为未来油菜籽种植、供应的主体。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逐步朝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种粮大户也在油菜籽主产区开始涌现,机械化耕种开始逐步推广,油菜籽种植上由传统的点播、移栽模式向直播撒播,实行机械化耕作,达到了节本增效。

农户:目前国内油菜籽种植主体,数量庞大,但个体规模小,农户将每年种植的油菜籽除部分留做种用和自己兑换压榨菜籽油食用外剩余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给粮贩子或油厂。

小油厂/小油坊:小油厂主要分布在乡村、集镇,服务农村居民,方便农民压榨、兑换、购买菜籽油,同时这些小作坊、小油厂也是遍布乡间的菜籽集散地,又具备菜籽贩子的性质,其压榨的95型菜籽饼含油在8-14%,通常会销售给具有浸提工艺的中大型油厂继续提取。

3、 品质要求

(1)、菜籽国标(GB/T11762-2006):

指标项目

等级

1

2

3

4

5

含油量(标准水分)/%

≥42.0

≥40.0

≥38.0

≥36.0

≥34.0

未熟粒/(%)

≤2.0

≤6.0

≤15.0

热损伤粒/(%)

≤0.5

≤1.0

≤2.0

生芽粒/(%)

≤2.0

生霉粒/(%)

≤2.0

杂质/(%)

≤3.0

水分(%)

≤8.0

色泽气味

正常

(2)储存时间

农业部《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规定:

水分≤9%,可储藏5个月以上;

水分>12%,不宜存放。

现货中:

水分9%以下适于较长期的保管,

水分10–12%只能作短期储存1–2个月。

水分12%以上,随时可发生发热、霉变、生芽,应尽快晾晒或烘干

(3)国储要求:国标(GB/T11762-2006)三等,收购高于或低于国标三等的油菜籽,按照国家标准每升高或降低一个等级,收购价格可上浮或下调0.02元/斤。

(4)油厂收购标准:一般根据每年的菜籽品质制定相应的收购标准。一般以国标三等水分、杂质指标为基础,水分和杂质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水分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同时扣量0.75%;杂质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同时扣量0.75%。水分、杂质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减价和扣量。

(5)期货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含油量(以8%水分计,以下同)≥38.0%,水分≤9.0%,杂质≤3.0%,热损伤粒≤2.0%,生霉粒≤2.0%,色泽气味正常。

菜籽指标定义、卫生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菜籽》(GB/T 11762-2006)执行。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含油量以38.0%为基准,每高(低)1个百分点,升水(贴水)70元/吨,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无升水,低不足1个百分点的按照1个百分点计,高于42.0%的按照42.0%升水。含油量低于35.0%的不允许交割。

②杂质以3.0%为基准,每低(高)0.5个百分点升水(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升贴水,低于2.0%的按照2.0%升水。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杂质高于3.0%的不允许交割。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杂质高于4.0%的不允许交割。

③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水分以9.0%为基准,每高0.5个百分点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贴水,水分高于12.0%的不允许交割。

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水分高于9.0%的不允许交割。

4、 收购结算方式

油厂收购一般采取当天验收、当天入库、当天结算付款。

二、菜粕销售流通环节

1、销售对象:

水产饲料厂:菜粕消费的主要群体,多年的配方习惯,及相对较好的性价比,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

菜粕在水产料中使用广泛,配方中菜粕的添加比例比较高,普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5-35%,特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0-15%。

畜禽饲料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来看,配方中菜粕使用量中大猪料2%-5%,肉鸡料3%-5%,蛋鸡料3%-5%,肉鸭料8-15%。

贸易商:饲料原料贸易商在现货流通环节起桥梁作用,由于大部分中小型饲料厂资金周转相对紧张,无法做到现款现货交易,贸易商在流通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融资作用。

同时部分小油厂收购过程中融资困难,通常在菜籽收购过程中以全款或高比例合同订金(40-60%)以相对较低价格预售远期菜粕,这也为部分贸易商提供了生存空间。

同时菜粕行情波动比较大,通过赚取行情差价也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2、销售渠道:

直销:油厂的直销对象通常是大型集团性饲料厂和可以现款采购的饲料厂,对集团性饲料厂通常采取授信模式,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授信额度,能够进行赊销。

经销:将菜粕销售给贸易商,再由贸易商销售给终端用户

3、菜粕品质

(1)、菜粕国家标准( GB/T 23736-2009 ):

指标项目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粗蛋白质/%

41.0

39.0

37.0

35.0

粗纤维/%

10.0

12.0

14.0

赖氨酸/%

1.7

1.3

粗灰分/%

8.0

9.0

粗脂肪/%

3.0

水分/%

12.0

注:各项指标含量除水分以原样计算外,其他均以88%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2)、饲料厂采购菜粕标准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水分≤12%),不低于35%,其他指标按照国标执行。

(3)、现货市场主流菜粕品质:

指标项目

普通200型菜粕

国产低温冷榨粕

加耔粕

粗蛋白质/%

36

36

37

粗灰分/%

8

8

8

水分/%

12

12

12

蛋白溶解度/%

≥35

40-50

40-50

由于近年新建的菜籽压榨厂普遍采用低温冷榨工艺,使得菜粕的蛋白溶解度提高,粗蛋白消化率较普通菜粕提高,市场认可度较高。目前低温冷榨菜粕较普通200型菜粕的价差在50-100之间。

(4)期货菜粕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符合《GB/T 23736-2009)四级质量指标、氢氧化钾粗蛋白质溶解度不低于35%的菜粕,其中粗脂肪和赖氨酸指标不作要求。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34.5%≤粗蛋白质<35.0%,贴水35元/吨;34.0%≤粗蛋白质<34.5%,贴水70元/吨,其他同上。

②95型菜粕,印度菜粕不允许交割。

(5)饲料厂验收标准与基准交割品的差异

指标

饲料厂采购标准

基准交割品

价差

粗蛋白%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

粗蛋白≥35%

2800/36=77

粗灰分%

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

粗灰分≤9%

2800*0.015=42

水份%

水分≤12%)

水分≤12%

蛋白溶解度

不低于35%

不低于35%

注:以菜粕价格2800元/吨为例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现货价格2800的情况下,

基准交割品与饲料厂采购标准品之间的差价为118元/吨。

4、销售方式

(1)、现货一口价:国产菜粕的主流销售方式,油厂按照当天市场价格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确定数量、提货期限(通常在10-30日),支付合同定金(一般为总货款的10%-15%),客户按照批款批货在合同期限内执行合同。

(2)、远期一口价:中小型油厂通常采取这种方式,一般在菜籽收购期间,通过与贸易商签订提货期限较长的销售合同,提前收取全额全额货款或高比例定金,以筹集收购资金。

这也导致菜粕行情波动幅度较大时会出现违约风险。

(3)、期货价格+基差:沿海进口菜籽加工厂通常采取这种销售方式,油厂根据菜粕提货时间,以交货时间附近的主力合约为基准+基差,

基差的确定:通常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在理化指标上均优于国产菜粕和基准交割品,通常品质升水为100元/吨,不同油厂之间还存在品牌差异,同等价格下饲料厂会优先采购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

近一年时间,国内菜粕、菜油价格涨少跌多,

这让近年来在国内期现货粕类与油类市场兴起的基差交易受到了冷落,

而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则趁机夺回了一些市场份额。

站在菜粕、菜油贸易商的立场分析,减少库存与边购边销是较好的选择,在菜油、菜粕价格运行平稳,以及不排除市场价格再度探底的情况下,暂时不利用基差交易模式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一口价交易模式也就备受青睐了。

三、菜粕的供需现状

受到托市收储这一重要政策支撑缺失,并且需求市场持续受到挤压,令菜籽的整体需求偏弱,并且由于进口量预期增加,弥补了国内减产带来的冲击,菜粕加工重心逐渐向沿海港口附近转移,整体国内菜籽市场的供应依然维持相对充足的情况。

今年菜籽的供应即便略有减少,但整体市场并不明显

1、国内油菜籽供需情况

2、油菜籽进口形势

进口油菜籽不仅在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在质量、品种方面,进口油菜籽也同样更胜一筹。

澳大利亚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2.4%,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均值也在42%以上。另外,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杂质最大含量分别为4%和3%。而我国每年临储收购以国标三等质量要求,其标准为含油量大于38%(含38%),水分8%以内,杂质3%以内。我国菜籽与进口菜籽的重要下游产品———菜粕的质量更是有明显差距。

目前,尽管新菜籽已经大部分上市,但是显然主产区开工情况并不乐观,市场目前仍是以沿海地区开工为主,进口形势目前仍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6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油菜籽538586吨,较上月538758吨略有减少,较去年同期增加185725吨,增幅52.63%。

菜粕进口来看,6月份菜粕进口量9923吨,

较上月28969吨的进口量减少19046吨,较去年同期40988吨减少12019吨。

目前我国菜粕供应对进口菜籽依存度较大,2015年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缺失后,菜籽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令进口菜籽丧失了价格优势,并不利于中产期菜籽进口;

并且今年受到加拿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产量预期调降,

而加拿大菜籽需求旺盛的情况下,

进口菜籽或将受到价格的制约而难以继续增持

这里普及一下的是,由于加拿大菜籽性价比超出国内很多,中国政府担心完全开放进口后,中国油菜籽产业将全军覆没,因此设置了技术壁垒,就是沿江主产区是不允许进口加拿大菜籽的。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量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据累计值

而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油菜籽产量为1388万吨,同比增长1.2%。

进口菜籽价格优势明显

进口菜籽压榨利润

3、供应形势略有降低

由于油菜籽种植效益低下,国内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

不过,今年政府取消了油菜籽收储政策,

在产量降低的情况下,油菜籽的收购量更是大幅萎缩。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四川、湖北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油菜籽12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89万吨,其中8月10—15日仅收购油菜籽7万吨。

另据调查,目前农民剩余油菜籽量不足其收获的两成。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油菜籽减产数量大;二是贸易商收购量较大;三是小作坊榨油厂收购油菜籽量增加。受进口油菜籽和菜籽油冲击,大厂按浸出法生产的菜籽油销售价格相对偏低。

不过,得益于地域性消费习惯,小作坊加工的国产菜油售价较高,加工利润丰厚,相应地其开出的收购价格也较高。

因此,这部分不在统计之列的小作坊油菜籽收购数量应该有大量增加,只是小作坊生产的菜饼一般不会生成菜粕,使得菜粕产量比往年降低。

国产菜粕压榨情况

主要省份菜籽压榨量

主要省份产能利用率

国内两广以及福建地区菜籽库存

沿海地区菜粕库存

2、菜粕需求情况

目前生猪市场的好转令市场预期整体饲料需求出现好转,但前期不管是生猪存栏还是能繁母猪存栏偏低,注定了饲料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有大幅好转的可能;

并且,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下,令我国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攀升,长江以南地区连续出现暴雨,令整体水产养殖业受到抑制,水产饲料需求或有调降;

尽管目前正是水厂需求旺季;但我们依然对菜粕的需求预期偏弱。

不仅仅是因为水产饲料需求偏弱,目前菜粕市场更多的是受到替代品的影响。

其一,豆粕,尽管前期出现明显上调,拉大了豆粕与菜粕的价差,依然在700元/吨左右,低于正常的价差800-1000元/吨之下,

豆粕对菜粕的替代需求仍会发挥作用,抑制菜粕整体的饲料需求。

其二,我们知道DDGS在水产饲料中对菜粕产生替代,

从目前形势来看,二者价差并未好转,DDGS前期进口量偏多,

即便近期进口价格上涨令市场进口量降低,

但由于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DDGS仍会对菜粕需求产生替代。

四、国家政策对菜籽产业的影响

1、自2009年11月9日之后,因我国商检部门在进口油菜籽中查获含有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油菜籽进口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仅能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7个非产区入关,并且就地加工,不得转售。

而当时,上述7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广东东莞富之源和辽宁营口嘉里两家具备加工能力。

在进口油菜籽检验环节强化等因素影响下,2010年开始,江浙地区油菜籽进口基本停滞,菜籽进口区域由江浙向北、向南移动,其中华南地区进口菜籽数量显著上升,油菜籽进口区域的变化使菜粕产量分布发生变化,销区成为产区。

之后,随着进口油菜籽的效益优势、质量优势、市场优势和供应优势凸显,改装与新建产能大幅扩张。我国政府又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允许江苏试点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和加拿大油菜籽。

截至2014年末,在当年实际发生进口及加工企业的日产能达到2.37万吨/日,几乎是限制油菜籽进口政策开始实施时的6倍。其中,广西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投产企业。

而取消托市收购政策对菜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因为菜籽价格市场化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了,老百姓惜售心理加上行情不好,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加上融资难得问题,使得菜粕市场供需两淡,菜粕没有集中供应,导致菜粕前期价格比豆粕略高。

而前期市场热炒的印度菜粕交割这事,暂时没戏。

一是进口菜粕还没放开,要到年底再看看机会。

二是印度菜粕

本文原先刊载在油粕面上,

文章的统计数据较早

但是2015年的油菜籽市场,取消临储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

对油菜籽压榨产能,

油菜籽收购主体,

交易方式,

以及取消托市对油菜籽的后续影响等几个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欢迎大家指正

一、油菜籽种植供应环节

1、 国产菜籽分布区域

2、 油菜籽菜籽生长周期

我国主要是冬油菜,冬油菜的产量和面积占到了90%左右,

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一般为9月底播种,次年5月底收获。

国产冬油菜的生长周期及天气因素

生长期

影响菜籽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

播种期(9月中下旬)

干旱或过湿:影响适时播种,推迟发芽出苗时间

发芽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苗

5-7天

9月下旬-10月上旬

低温:使发芽出苗减缓,适宜温度16-25℃

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

130-140天

五叶期(10月)

冻害:受冻程度决定于品种的抗冻性、冬前发育状况及寒流的强弱。

适宜温度是10-20℃,一般短期0℃以下低温不至于造成冻害

移栽期(10-11月)

开盘期(11-2月上、中旬)

蕾薹期

从现蕾到初花

30天

现蕾期(2月中、下旬)

低温:蕾薹期抗寒力减弱,遇到0℃以下低温则易受冻,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现蕾,而后抽薹

抽薹期(3月上、中旬)

花期

从初花到终花

25天左右

花期(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

过暖:气温达到25℃以上时使开花时间提前,结实不良,角粒数减少,且易脱落。不利于后期结荚、结实,造成籽粒不满

角果成熟期

30天左右

壮籽期(4月中下旬)

高温:容易逼熟,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低;适宜温度15-20吨,但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灌浆

成熟期(5月中上旬)

收割、整晒期(5月中下旬-6月上旬)

持续降雨造成收获、晾晒困难,品质下降

二、菜籽收购加工环节

2013年符合中储粮委托收储加工资质的企业310家,

全年油菜籽压榨能力4000多万吨,

其中日压榨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

菜籽年压榨能力超过1800万吨,

其中以沿海港口以进口菜籽加工为主的企业18家,菜籽年压榨能力约600万吨。

目前沿海油菜籽压榨产能已超过600万吨/年,内地产能更是达3000万吨/年。

14年江苏中海粮油、广西澳加粮油纷纷建成,陆续投产,新增产能近150万吨。

目前我国菜籽压榨产能估计有4000-5000万吨一年,大豆在1.4亿吨一年。

但是大豆进口量大,所以能够保持开机率在50%以上,而菜籽也只有沿海地区进口量大的企业能够保持在60%的水平。长江流域因为原料不足,大部分处于停机状态,产能利用率应该不到30%。

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什么仍有新增产能的出现?

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进口菜籽涌入国内,

廉价的进口菜籽挤占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沿海地区建设进口菜籽压榨企业的热情,我国的菜籽压榨产能分布,正逐步由菜籽主产区向沿海地区转移。


压榨量相对较高的为广西,福建,以及广东三地

1、 收购主体

小油厂/小油坊:不容忽视的菜籽消耗主体,在国产菜籽主产区普遍存在。以安徽为例,每个乡村都有3-5家95型小油坊,每个集镇都有1-2家中小油厂,规模在10T/D左右,成为农户口油兑换点,由于传统小榨油的独特香味,供不应求,市场非常大。

每个小油坊年消耗菜籽在50-100吨,每个小油厂年消耗菜籽200吨左右。小油厂由于其销售客户稳定,地处产地,几乎可以常年加工,收购灵活,其年消耗约占当地菜籽产量的1/4左右。

自营型加工企业:主要是益海等大型外资油厂,由于外企通常只有在加工利润合适的时候才会考虑入市采购,一般利润在100左右就可以了,但收购量较小主要用于开发特色食用油如有机菜籽油、浓香菜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

除此之外,菜粕还没推出临储收购时,中储粮委托加工的收购企业是主要的收购主体,由于粮油企业收购所需要资金量庞大,使用的周期长,中小油厂的抗风险能力低。大部分中小油厂都是依靠中储粮的代储资格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现在政府不托市了,各个企业自行收购,企业没有收购资金,所以200型菜籽压榨企业的收购量都很小。

在这些收购主体中,国有企业是有资金优势的,小压榨作坊也是有优势的,就是95型压榨企业,因为他们规模相对较小。他们的菜油号称浓香型菜油,单价卖的非常贵,所以他们收得起。

2、 供应渠道:

贸易商/菜籽贩子:油厂菜籽收购的主要供应者,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70—90%,将分散的遍布各个乡村的菜籽收集、储存,然后销售给油厂,通过赚取中间差价或行情利润。

种植大户: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5%,或将成为未来油菜籽种植、供应的主体。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逐步朝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种粮大户也在油菜籽主产区开始涌现,机械化耕种开始逐步推广,油菜籽种植上由传统的点播、移栽模式向直播撒播,实行机械化耕作,达到了节本增效。

农户:目前国内油菜籽种植主体,数量庞大,但个体规模小,农户将每年种植的油菜籽除部分留做种用和自己兑换压榨菜籽油食用外剩余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给粮贩子或油厂。

小油厂/小油坊:小油厂主要分布在乡村、集镇,服务农村居民,方便农民压榨、兑换、购买菜籽油,同时这些小作坊、小油厂也是遍布乡间的菜籽集散地,又具备菜籽贩子的性质,其压榨的95型菜籽饼含油在8-14%,通常会销售给具有浸提工艺的中大型油厂继续提取。

3、 品质要求

(1)、菜籽国标(GB/T11762-2006):

指标项目

等级

1

2

3

4

5

含油量(标准水分)/%

≥42.0

≥40.0

≥38.0

≥36.0

≥34.0

未熟粒/(%)

≤2.0

≤6.0

≤15.0

热损伤粒/(%)

≤0.5

≤1.0

≤2.0

生芽粒/(%)

≤2.0

生霉粒/(%)

≤2.0

杂质/(%)

≤3.0

水分(%)

≤8.0

色泽气味

正常

(2)储存时间

农业部《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规定:

水分≤9%,可储藏5个月以上;

水分>12%,不宜存放。

现货中:

水分9%以下适于较长期的保管,

水分10–12%只能作短期储存1–2个月。

水分12%以上,随时可发生发热、霉变、生芽,应尽快晾晒或烘干

(3)国储要求:国标(GB/T11762-2006)三等,收购高于或低于国标三等的油菜籽,按照国家标准每升高或降低一个等级,收购价格可上浮或下调0.02元/斤。

(4)油厂收购标准:一般根据每年的菜籽品质制定相应的收购标准。一般以国标三等水分、杂质指标为基础,水分和杂质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水分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同时扣量0.75%;杂质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同时扣量0.75%。水分、杂质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减价和扣量。

(5)期货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含油量(以8%水分计,以下同)≥38.0%,水分≤9.0%,杂质≤3.0%,热损伤粒≤2.0%,生霉粒≤2.0%,色泽气味正常。

菜籽指标定义、卫生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菜籽》(GB/T 11762-2006)执行。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含油量以38.0%为基准,每高(低)1个百分点,升水(贴水)70元/吨,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无升水,低不足1个百分点的按照1个百分点计,高于42.0%的按照42.0%升水。含油量低于35.0%的不允许交割。

②杂质以3.0%为基准,每低(高)0.5个百分点升水(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升贴水,低于2.0%的按照2.0%升水。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杂质高于3.0%的不允许交割。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杂质高于4.0%的不允许交割。

③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水分以9.0%为基准,每高0.5个百分点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贴水,水分高于12.0%的不允许交割。

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水分高于9.0%的不允许交割。

4、 收购结算方式

油厂收购一般采取当天验收、当天入库、当天结算付款。

二、菜粕销售流通环节

1、销售对象:

水产饲料厂:菜粕消费的主要群体,多年的配方习惯,及相对较好的性价比,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

菜粕在水产料中使用广泛,配方中菜粕的添加比例比较高,普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5-35%,特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0-15%。

畜禽饲料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来看,配方中菜粕使用量中大猪料2%-5%,肉鸡料3%-5%,蛋鸡料3%-5%,肉鸭料8-15%。

贸易商:饲料原料贸易商在现货流通环节起桥梁作用,由于大部分中小型饲料厂资金周转相对紧张,无法做到现款现货交易,贸易商在流通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融资作用。

同时部分小油厂收购过程中融资困难,通常在菜籽收购过程中以全款或高比例合同订金(40-60%)以相对较低价格预售远期菜粕,这也为部分贸易商提供了生存空间。

同时菜粕行情波动比较大,通过赚取行情差价也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2、销售渠道:

直销:油厂的直销对象通常是大型集团性饲料厂和可以现款采购的饲料厂,对集团性饲料厂通常采取授信模式,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授信额度,能够进行赊销。

经销:将菜粕销售给贸易商,再由贸易商销售给终端用户

3、菜粕品质

(1)、菜粕国家标准( GB/T 23736-2009 ):

指标项目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粗蛋白质/%

41.0

39.0

37.0

35.0

粗纤维/%

10.0

12.0

14.0

赖氨酸/%

1.7

1.3

粗灰分/%

8.0

9.0

粗脂肪/%

3.0

水分/%

12.0

注:各项指标含量除水分以原样计算外,其他均以88%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2)、饲料厂采购菜粕标准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水分≤12%),不低于35%,其他指标按照国标执行。

(3)、现货市场主流菜粕品质:

指标项目

普通200型菜粕

国产低温冷榨粕

加耔粕

粗蛋白质/%

36

36

37

粗灰分/%

8

8

8

水分/%

12

12

12

蛋白溶解度/%

≥35

40-50

40-50

由于近年新建的菜籽压榨厂普遍采用低温冷榨工艺,使得菜粕的蛋白溶解度提高,粗蛋白消化率较普通菜粕提高,市场认可度较高。目前低温冷榨菜粕较普通200型菜粕的价差在50-100之间。

(4)期货菜粕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符合《GB/T 23736-2009)四级质量指标、氢氧化钾粗蛋白质溶解度不低于35%的菜粕,其中粗脂肪和赖氨酸指标不作要求。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34.5%≤粗蛋白质<35.0%,贴水35元/吨;34.0%≤粗蛋白质<34.5%,贴水70元/吨,其他同上。

②95型菜粕,印度菜粕不允许交割。

(5)饲料厂验收标准与基准交割品的差异

指标

饲料厂采购标准

基准交割品

价差

粗蛋白%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

粗蛋白≥35%

2800/36=77

粗灰分%

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

粗灰分≤9%

2800*0.015=42

水份%

水分≤12%)

水分≤12%

蛋白溶解度

不低于35%

不低于35%

注:以菜粕价格2800元/吨为例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现货价格2800的情况下,

基准交割品与饲料厂采购标准品之间的差价为118元/吨。

4、销售方式

(1)、现货一口价:国产菜粕的主流销售方式,油厂按照当天市场价格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确定数量、提货期限(通常在10-30日),支付合同定金(一般为总货款的10%-15%),客户按照批款批货在合同期限内执行合同。

(2)、远期一口价:中小型油厂通常采取这种方式,一般在菜籽收购期间,通过与贸易商签订提货期限较长的销售合同,提前收取全额全额货款或高比例定金,以筹集收购资金。

这也导致菜粕行情波动幅度较大时会出现违约风险。

(3)、期货价格+基差:沿海进口菜籽加工厂通常采取这种销售方式,油厂根据菜粕提货时间,以交货时间附近的主力合约为基准+基差,

基差的确定:通常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在理化指标上均优于国产菜粕和基准交割品,通常品质升水为100元/吨,不同油厂之间还存在品牌差异,同等价格下饲料厂会优先采购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

近一年时间,国内菜粕、菜油价格涨少跌多,

这让近年来在国内期现货粕类与油类市场兴起的基差交易受到了冷落,

而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则趁机夺回了一些市场份额。

站在菜粕、菜油贸易商的立场分析,减少库存与边购边销是较好的选择,在菜油、菜粕价格运行平稳,以及不排除市场价格再度探底的情况下,暂时不利用基差交易模式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一口价交易模式也就备受青睐了。

三、菜粕的供需现状

受到托市收储这一重要政策支撑缺失,并且需求市场持续受到挤压,令菜籽的整体需求偏弱,并且由于进口量预期增加,弥补了国内减产带来的冲击,菜粕加工重心逐渐向沿海港口附近转移,整体国内菜籽市场的供应依然维持相对充足的情况。

今年菜籽的供应即便略有减少,但整体市场并不明显

1、国内油菜籽供需情况

2、油菜籽进口形势

进口油菜籽不仅在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在质量、品种方面,进口油菜籽也同样更胜一筹。

澳大利亚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2.4%,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均值也在42%以上。另外,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杂质最大含量分别为4%和3%。而我国每年临储收购以国标三等质量要求,其标准为含油量大于38%(含38%),水分8%以内,杂质3%以内。我国菜籽与进口菜籽的重要下游产品———菜粕的质量更是有明显差距。

目前,尽管新菜籽已经大部分上市,但是显然主产区开工情况并不乐观,市场目前仍是以沿海地区开工为主,进口形势目前仍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6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油菜籽538586吨,较上月538758吨略有减少,较去年同期增加185725吨,增幅52.63%。

菜粕进口来看,6月份菜粕进口量9923吨,

较上月28969吨的进口量减少19046吨,较去年同期40988吨减少12019吨。

目前我国菜粕供应对进口菜籽依存度较大,2015年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缺失后,菜籽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令进口菜籽丧失了价格优势,并不利于中产期菜籽进口;

并且今年受到加拿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产量预期调降,

而加拿大菜籽需求旺盛的情况下,

进口菜籽或将受到价格的制约而难以继续增持

这里普及一下的是,由于加拿大菜籽性价比超出国内很多,中国政府担心完全开放进口后,中国油菜籽产业将全军覆没,因此设置了技术壁垒,就是沿江主产区是不允许进口加拿大菜籽的。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量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据累计值

而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油菜籽产量为1388万吨,同比增长1.2%。

进口菜籽价格优势明显

进口菜籽压榨利润

3、供应形势略有降低

由于油菜籽种植效益低下,国内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

不过,今年政府取消了油菜籽收储政策,

在产量降低的情况下,油菜籽的收购量更是大幅萎缩。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四川、湖北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油菜籽12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89万吨,其中8月10—15日仅收购油菜籽7万吨。

另据调查,目前农民剩余油菜籽量不足其收获的两成。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油菜籽减产数量大;二是贸易商收购量较大;三是小作坊榨油厂收购油菜籽量增加。受进口油菜籽和菜籽油冲击,大厂按浸出法生产的菜籽油销售价格相对偏低。

不过,得益于地域性消费习惯,小作坊加工的国产菜油售价较高,加工利润丰厚,相应地其开出的收购价格也较高。

因此,这部分不在统计之列的小作坊油菜籽收购数量应该有大量增加,只是小作坊生产的菜饼一般不会生成菜粕,使得菜粕产量比往年降低。

国产菜粕压榨情况

主要省份菜籽压榨量

主要省份产能利用率

国内两广以及福建地区菜籽库存

沿海地区菜粕库存

2、菜粕需求情况

目前生猪市场的好转令市场预期整体饲料需求出现好转,但前期不管是生猪存栏还是能繁母猪存栏偏低,注定了饲料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有大幅好转的可能;

并且,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下,令我国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攀升,长江以南地区连续出现暴雨,令整体水产养殖业受到抑制,水产饲料需求或有调降;

尽管目前正是水厂需求旺季;但我们依然对菜粕的需求预期偏弱。

不仅仅是因为水产饲料需求偏弱,目前菜粕市场更多的是受到替代品的影响。

其一,豆粕,尽管前期出现明显上调,拉大了豆粕与菜粕的价差,依然在700元/吨左右,低于正常的价差800-1000元/吨之下,

豆粕对菜粕的替代需求仍会发挥作用,抑制菜粕整体的饲料需求。

其二,我们知道DDGS在水产饲料中对菜粕产生替代,

从目前形势来看,二者价差并未好转,DDGS前期进口量偏多,

即便近期进口价格上涨令市场进口量降低,

但由于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DDGS仍会对菜粕需求产生替代。

四、国家政策对菜籽产业的影响

1、自2009年11月9日之后,因我国商检部门在进口油菜籽中查获含有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油菜籽进口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仅能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7个非产区入关,并且就地加工,不得转售。

而当时,上述7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广东东莞富之源和辽宁营口嘉里两家具备加工能力。

在进口油菜籽检验环节强化等因素影响下,2010年开始,江浙地区油菜籽进口基本停滞,菜籽进口区域由江浙向北、向南移动,其中华南地区进口菜籽数量显著上升,油菜籽进口区域的变化使菜粕产量分布发生变化,销区成为产区。

之后,随着进口油菜籽的效益优势、质量优势、市场优势和供应优势凸显,改装与新建产能大幅扩张。我国政府又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允许江苏试点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和加拿大油菜籽。

截至2014年末,在当年实际发生进口及加工企业的日产能达到2.37万吨/日,几乎是限制油菜籽进口政策开始实施时的6倍。其中,广西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投产企业。

而取消托市收购政策对菜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因为菜籽价格市场化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了,老百姓惜售心理加上行情不好,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加上融资难得问题,使得菜粕市场供需两淡,菜粕没有集中供应,导致菜粕前期价格比豆粕略高。

而前期市场热炒的印度菜粕交割这事,暂时没戏。

一是进口菜粕还没放开,要到年底再看看机会。

二是印度菜粕的质量比较差,是否能够达到交割标准还无定数。

所以印度菜粕作为交割

本文原先刊载在油粕面上,

文章的统计数据较早

但是2015年的油菜籽市场,取消临储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

对油菜籽压榨产能,

油菜籽收购主体,

交易方式,

以及取消托市对油菜籽的后续影响等几个部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欢迎大家指正

一、油菜籽种植供应环节

1、 国产菜籽分布区域

2、 油菜籽菜籽生长周期

我国主要是冬油菜,冬油菜的产量和面积占到了90%左右,

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一般为9月底播种,次年5月底收获。

国产冬油菜的生长周期及天气因素

生长期

影响菜籽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

播种期(9月中下旬)

干旱或过湿:影响适时播种,推迟发芽出苗时间

发芽出苗期

从播种到出苗

5-7天

9月下旬-10月上旬

低温:使发芽出苗减缓,适宜温度16-25℃

苗期

从出苗到现蕾

130-140天

五叶期(10月)

冻害:受冻程度决定于品种的抗冻性、冬前发育状况及寒流的强弱。

适宜温度是10-20℃,一般短期0℃以下低温不至于造成冻害

移栽期(10-11月)

开盘期(11-2月上、中旬)

蕾薹期

从现蕾到初花

30天

现蕾期(2月中、下旬)

低温:蕾薹期抗寒力减弱,遇到0℃以下低温则易受冻,气温稳定在5℃以上时现蕾,而后抽薹

抽薹期(3月上、中旬)

花期

从初花到终花

25天左右

花期(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

过暖:气温达到25℃以上时使开花时间提前,结实不良,角粒数减少,且易脱落。不利于后期结荚、结实,造成籽粒不满

角果成熟期

30天左右

壮籽期(4月中下旬)

高温:容易逼熟,灌浆时间短,千粒重低;适宜温度15-20吨,但持续阴雨天气影响灌浆

成熟期(5月中上旬)

收割、整晒期(5月中下旬-6月上旬)

持续降雨造成收获、晾晒困难,品质下降

二、菜籽收购加工环节

2013年符合中储粮委托收储加工资质的企业310家,

全年油菜籽压榨能力4000多万吨,

其中日压榨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40多家,

菜籽年压榨能力超过1800万吨,

其中以沿海港口以进口菜籽加工为主的企业18家,菜籽年压榨能力约600万吨。

目前沿海油菜籽压榨产能已超过600万吨/年,内地产能更是达3000万吨/年。

14年江苏中海粮油、广西澳加粮油纷纷建成,陆续投产,新增产能近150万吨。

目前我国菜籽压榨产能估计有4000-5000万吨一年,大豆在1.4亿吨一年。

但是大豆进口量大,所以能够保持开机率在50%以上,而菜籽也只有沿海地区进口量大的企业能够保持在60%的水平。长江流域因为原料不足,大部分处于停机状态,产能利用率应该不到30%。

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为什么仍有新增产能的出现?

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的进口菜籽涌入国内,

廉价的进口菜籽挤占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引发了沿海地区建设进口菜籽压榨企业的热情,我国的菜籽压榨产能分布,正逐步由菜籽主产区向沿海地区转移。


压榨量相对较高的为广西,福建,以及广东三地

1、 收购主体

小油厂/小油坊:不容忽视的菜籽消耗主体,在国产菜籽主产区普遍存在。以安徽为例,每个乡村都有3-5家95型小油坊,每个集镇都有1-2家中小油厂,规模在10T/D左右,成为农户口油兑换点,由于传统小榨油的独特香味,供不应求,市场非常大。

每个小油坊年消耗菜籽在50-100吨,每个小油厂年消耗菜籽200吨左右。小油厂由于其销售客户稳定,地处产地,几乎可以常年加工,收购灵活,其年消耗约占当地菜籽产量的1/4左右。

自营型加工企业:主要是益海等大型外资油厂,由于外企通常只有在加工利润合适的时候才会考虑入市采购,一般利润在100左右就可以了,但收购量较小主要用于开发特色食用油如有机菜籽油、浓香菜籽油等小包装食用油。

除此之外,菜粕还没推出临储收购时,中储粮委托加工的收购企业是主要的收购主体,由于粮油企业收购所需要资金量庞大,使用的周期长,中小油厂的抗风险能力低。大部分中小油厂都是依靠中储粮的代储资格来维持企业的运转。

现在政府不托市了,各个企业自行收购,企业没有收购资金,所以200型菜籽压榨企业的收购量都很小。

在这些收购主体中,国有企业是有资金优势的,小压榨作坊也是有优势的,就是95型压榨企业,因为他们规模相对较小。他们的菜油号称浓香型菜油,单价卖的非常贵,所以他们收得起。

2、 供应渠道:

贸易商/菜籽贩子:油厂菜籽收购的主要供应者,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70—90%,将分散的遍布各个乡村的菜籽收集、储存,然后销售给油厂,通过赚取中间差价或行情利润。

种植大户:占油厂菜籽收购量的5%,或将成为未来油菜籽种植、供应的主体。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农业生产逐步朝着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种粮大户也在油菜籽主产区开始涌现,机械化耕种开始逐步推广,油菜籽种植上由传统的点播、移栽模式向直播撒播,实行机械化耕作,达到了节本增效。

农户:目前国内油菜籽种植主体,数量庞大,但个体规模小,农户将每年种植的油菜籽除部分留做种用和自己兑换压榨菜籽油食用外剩余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给粮贩子或油厂。

小油厂/小油坊:小油厂主要分布在乡村、集镇,服务农村居民,方便农民压榨、兑换、购买菜籽油,同时这些小作坊、小油厂也是遍布乡间的菜籽集散地,又具备菜籽贩子的性质,其压榨的95型菜籽饼含油在8-14%,通常会销售给具有浸提工艺的中大型油厂继续提取。

3、 品质要求

(1)、菜籽国标(GB/T11762-2006):

指标项目

等级

1

2

3

4

5

含油量(标准水分)/%

≥42.0

≥40.0

≥38.0

≥36.0

≥34.0

未熟粒/(%)

≤2.0

≤6.0

≤15.0

热损伤粒/(%)

≤0.5

≤1.0

≤2.0

生芽粒/(%)

≤2.0

生霉粒/(%)

≤2.0

杂质/(%)

≤3.0

水分(%)

≤8.0

色泽气味

正常

(2)储存时间

农业部《油菜籽干燥与储藏技术规程》规定:

水分≤9%,可储藏5个月以上;

水分>12%,不宜存放。

现货中:

水分9%以下适于较长期的保管,

水分10–12%只能作短期储存1–2个月。

水分12%以上,随时可发生发热、霉变、生芽,应尽快晾晒或烘干

(3)国储要求:国标(GB/T11762-2006)三等,收购高于或低于国标三等的油菜籽,按照国家标准每升高或降低一个等级,收购价格可上浮或下调0.02元/斤。

(4)油厂收购标准:一般根据每年的菜籽品质制定相应的收购标准。一般以国标三等水分、杂质指标为基础,水分和杂质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水分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同时扣量0.75%;杂质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同时扣量0.75%。水分、杂质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减价和扣量。

(5)期货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含油量(以8%水分计,以下同)≥38.0%,水分≤9.0%,杂质≤3.0%,热损伤粒≤2.0%,生霉粒≤2.0%,色泽气味正常。

菜籽指标定义、卫生指标要求及检验方法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油菜籽》(GB/T 11762-2006)执行。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含油量以38.0%为基准,每高(低)1个百分点,升水(贴水)70元/吨,高不足1个百分点的无升水,低不足1个百分点的按照1个百分点计,高于42.0%的按照42.0%升水。含油量低于35.0%的不允许交割。

②杂质以3.0%为基准,每低(高)0.5个百分点升水(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升贴水,低于2.0%的按照2.0%升水。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杂质高于3.0%的不允许交割。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杂质高于4.0%的不允许交割。

③采用车板方式交割的,水分以9.0%为基准,每高0.5个百分点贴水30元/吨,不足0.5个百分点的无贴水,水分高于12.0%的不允许交割。

采用标准仓单交割的,水分高于9.0%的不允许交割。

4、 收购结算方式

油厂收购一般采取当天验收、当天入库、当天结算付款。

二、菜粕销售流通环节

1、销售对象:

水产饲料厂:菜粕消费的主要群体,多年的配方习惯,及相对较好的性价比,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

菜粕在水产料中使用广泛,配方中菜粕的添加比例比较高,普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5-35%,特水料中添加比例在10-15%。

畜禽饲料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来看,配方中菜粕使用量中大猪料2%-5%,肉鸡料3%-5%,蛋鸡料3%-5%,肉鸭料8-15%。

贸易商:饲料原料贸易商在现货流通环节起桥梁作用,由于大部分中小型饲料厂资金周转相对紧张,无法做到现款现货交易,贸易商在流通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融资作用。

同时部分小油厂收购过程中融资困难,通常在菜籽收购过程中以全款或高比例合同订金(40-60%)以相对较低价格预售远期菜粕,这也为部分贸易商提供了生存空间。

同时菜粕行情波动比较大,通过赚取行情差价也可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2、销售渠道:

直销:油厂的直销对象通常是大型集团性饲料厂和可以现款采购的饲料厂,对集团性饲料厂通常采取授信模式,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授信额度,能够进行赊销。

经销:将菜粕销售给贸易商,再由贸易商销售给终端用户

3、菜粕品质

(1)、菜粕国家标准( GB/T 23736-2009 ):

指标项目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粗蛋白质/%

41.0

39.0

37.0

35.0

粗纤维/%

10.0

12.0

14.0

赖氨酸/%

1.7

1.3

粗灰分/%

8.0

9.0

粗脂肪/%

3.0

水分/%

12.0

注:各项指标含量除水分以原样计算外,其他均以88%干物质为基础计算

(2)、饲料厂采购菜粕标准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水分≤12%),不低于35%,其他指标按照国标执行。

(3)、现货市场主流菜粕品质:

指标项目

普通200型菜粕

国产低温冷榨粕

加耔粕

粗蛋白质/%

36

36

37

粗灰分/%

8

8

8

水分/%

12

12

12

蛋白溶解度/%

≥35

40-50

40-50

由于近年新建的菜籽压榨厂普遍采用低温冷榨工艺,使得菜粕的蛋白溶解度提高,粗蛋白消化率较普通菜粕提高,市场认可度较高。目前低温冷榨菜粕较普通200型菜粕的价差在50-100之间。

(4)期货菜粕交割标准

基准交割品:符合《GB/T 23736-2009)四级质量指标、氢氧化钾粗蛋白质溶解度不低于35%的菜粕,其中粗脂肪和赖氨酸指标不作要求。

替代品及升贴水:

①34.5%≤粗蛋白质<35.0%,贴水35元/吨;34.0%≤粗蛋白质<34.5%,贴水70元/吨,其他同上。

②95型菜粕,印度菜粕不允许交割。

(5)饲料厂验收标准与基准交割品的差异

指标

饲料厂采购标准

基准交割品

价差

粗蛋白%

粗蛋白≥36%,不足按1:1扣价

粗蛋白≥35%

2800/36=77

粗灰分%

粗灰分≤8%,超标按1:1.5扣价

粗灰分≤9%

2800*0.015=42

水份%

水分≤12%)

水分≤12%

蛋白溶解度

不低于35%

不低于35%

注:以菜粕价格2800元/吨为例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在现货价格2800的情况下,

基准交割品与饲料厂采购标准品之间的差价为118元/吨。

4、销售方式

(1)、现货一口价:国产菜粕的主流销售方式,油厂按照当天市场价格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确定数量、提货期限(通常在10-30日),支付合同定金(一般为总货款的10%-15%),客户按照批款批货在合同期限内执行合同。

(2)、远期一口价:中小型油厂通常采取这种方式,一般在菜籽收购期间,通过与贸易商签订提货期限较长的销售合同,提前收取全额全额货款或高比例定金,以筹集收购资金。

这也导致菜粕行情波动幅度较大时会出现违约风险。

(3)、期货价格+基差:沿海进口菜籽加工厂通常采取这种销售方式,油厂根据菜粕提货时间,以交货时间附近的主力合约为基准+基差,

基差的确定:通常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在理化指标上均优于国产菜粕和基准交割品,通常品质升水为100元/吨,不同油厂之间还存在品牌差异,同等价格下饲料厂会优先采购进口菜籽加工的菜粕。

近一年时间,国内菜粕、菜油价格涨少跌多,

这让近年来在国内期现货粕类与油类市场兴起的基差交易受到了冷落,

而传统的一口价定价模式则趁机夺回了一些市场份额。

站在菜粕、菜油贸易商的立场分析,减少库存与边购边销是较好的选择,在菜油、菜粕价格运行平稳,以及不排除市场价格再度探底的情况下,暂时不利用基差交易模式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一口价交易模式也就备受青睐了。

三、菜粕的供需现状

受到托市收储这一重要政策支撑缺失,并且需求市场持续受到挤压,令菜籽的整体需求偏弱,并且由于进口量预期增加,弥补了国内减产带来的冲击,菜粕加工重心逐渐向沿海港口附近转移,整体国内菜籽市场的供应依然维持相对充足的情况。

今年菜籽的供应即便略有减少,但整体市场并不明显

1、国内油菜籽供需情况

2、油菜籽进口形势

进口油菜籽不仅在成本上占据明显优势,在质量、品种方面,进口油菜籽也同样更胜一筹。

澳大利亚油菜籽平均含油量为42.4%,加拿大油菜籽含油量均值也在42%以上。另外,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的油菜籽杂质最大含量分别为4%和3%。而我国每年临储收购以国标三等质量要求,其标准为含油量大于38%(含38%),水分8%以内,杂质3%以内。我国菜籽与进口菜籽的重要下游产品———菜粕的质量更是有明显差距。

目前,尽管新菜籽已经大部分上市,但是显然主产区开工情况并不乐观,市场目前仍是以沿海地区开工为主,进口形势目前仍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6月,海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油菜籽538586吨,较上月538758吨略有减少,较去年同期增加185725吨,增幅52.63%。

菜粕进口来看,6月份菜粕进口量9923吨,

较上月28969吨的进口量减少19046吨,较去年同期40988吨减少12019吨。

目前我国菜粕供应对进口菜籽依存度较大,2015年油菜籽托市收储政策缺失后,菜籽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令进口菜籽丧失了价格优势,并不利于中产期菜籽进口;

并且今年受到加拿大气候变化的影响,产量预期调降,

而加拿大菜籽需求旺盛的情况下,

进口菜籽或将受到价格的制约而难以继续增持

这里普及一下的是,由于加拿大菜籽性价比超出国内很多,中国政府担心完全开放进口后,中国油菜籽产业将全军覆没,因此设置了技术壁垒,就是沿江主产区是不允许进口加拿大菜籽的。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量

油菜籽月度进口数据累计值

而2015年上半年中国的油菜籽产量为1388万吨,同比增长1.2%。

进口菜籽价格优势明显

进口菜籽压榨利润

3、供应形势略有降低

由于油菜籽种植效益低下,国内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下降。

不过,今年政府取消了油菜籽收储政策,

在产量降低的情况下,油菜籽的收购量更是大幅萎缩。

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四川、湖北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油菜籽12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89万吨,其中8月10—15日仅收购油菜籽7万吨。

另据调查,目前农民剩余油菜籽量不足其收获的两成。

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油菜籽减产数量大;二是贸易商收购量较大;三是小作坊榨油厂收购油菜籽量增加。受进口油菜籽和菜籽油冲击,大厂按浸出法生产的菜籽油销售价格相对偏低。

不过,得益于地域性消费习惯,小作坊加工的国产菜油售价较高,加工利润丰厚,相应地其开出的收购价格也较高。

因此,这部分不在统计之列的小作坊油菜籽收购数量应该有大量增加,只是小作坊生产的菜饼一般不会生成菜粕,使得菜粕产量比往年降低。

国产菜粕压榨情况

主要省份菜籽压榨量

主要省份产能利用率

国内两广以及福建地区菜籽库存

沿海地区菜粕库存

2、菜粕需求情况

目前生猪市场的好转令市场预期整体饲料需求出现好转,但前期不管是生猪存栏还是能繁母猪存栏偏低,注定了饲料需求难以在短期内有大幅好转的可能;

并且,厄尔尼诺气候影响下,令我国长江流域降雨量明显攀升,长江以南地区连续出现暴雨,令整体水产养殖业受到抑制,水产饲料需求或有调降;

尽管目前正是水厂需求旺季;但我们依然对菜粕的需求预期偏弱。

不仅仅是因为水产饲料需求偏弱,目前菜粕市场更多的是受到替代品的影响。

其一,豆粕,尽管前期出现明显上调,拉大了豆粕与菜粕的价差,依然在700元/吨左右,低于正常的价差800-1000元/吨之下,

豆粕对菜粕的替代需求仍会发挥作用,抑制菜粕整体的饲料需求。

其二,我们知道DDGS在水产饲料中对菜粕产生替代,

从目前形势来看,二者价差并未好转,DDGS前期进口量偏多,

即便近期进口价格上涨令市场进口量降低,

但由于价格优势明显的情况下,DDGS仍会对菜粕需求产生替代。

四、国家政策对菜籽产业的影响

1、自2009年11月9日之后,因我国商检部门在进口油菜籽中查获含有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油菜籽进口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仅能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河北、辽宁、天津7个非产区入关,并且就地加工,不得转售。

而当时,上述7个省、市、自治区中仅有广东东莞富之源和辽宁营口嘉里两家具备加工能力。

在进口油菜籽检验环节强化等因素影响下,2010年开始,江浙地区油菜籽进口基本停滞,菜籽进口区域由江浙向北、向南移动,其中华南地区进口菜籽数量显著上升,油菜籽进口区域的变化使菜粕产量分布发生变化,销区成为产区。

之后,随着进口油菜籽的效益优势、质量优势、市场优势和供应优势凸显,改装与新建产能大幅扩张。我国政府又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允许江苏试点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和加拿大油菜籽。

截至2014年末,在当年实际发生进口及加工企业的日产能达到2.37万吨/日,几乎是限制油菜籽进口政策开始实施时的6倍。其中,广西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为2014年新投产企业。

而取消托市收购政策对菜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要是因为菜籽价格市场化后,价格大幅度下跌了,老百姓惜售心理加上行情不好,企业收购比较谨慎,加上融资难得问题,使得菜粕市场供需两淡,菜粕没有集中供应,导致菜粕前期价格比豆粕略高。

而前期市场热炒的印度菜粕交割这事,暂时没戏。

一是进口菜粕还没放开,要到年底再看看机会。

二是印度菜粕的质量比较差,是否能够达到交割标准还无定数。

所以印度菜粕作为交割品,还有待商榷。

今年国家象征性的拨了一些款项用于补贴,但是分到各省的,就是很少一部分了。所以,补贴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有限。

相对来说,四川的地区政策貌似好一些,给收购企业每吨500元的政策补贴,补贴收购总量50万吨,收购价格4600元/吨(之前收购的数量不在此次补贴范围之内)。

收购时间为2015年8月1日-9月30日。

可以看到,未来我国油菜籽的减产已成定局,油菜籽加工企业尤其是沿江流域产能低于300-500吨/天的企业90%都有可能倒闭。

来源:饲料原料网

相对来说,四川的地区政策貌似好一些,给收购企业每吨500元的政策补贴,补贴收购总量50万吨,收购价格4600元/吨(之前收购的数量不在此次补贴范围之内)。

收购时间为2015年8月1日-9月30日。

可以看到,未来我国油菜籽的减产已成定局,油菜籽加工企业尤其是沿江流域产能低于300-500吨/天的企业90%都有可能倒闭。

来源:饲料原料网

今年国家象征性的拨了一些款项用于补贴,但是分到各省的,就是很少一部分了。所以,补贴对市场的刺激作用有限。

相对来说,四川的地区政策貌似好一些,给收购企业每吨500元的政策补贴,补贴收购总量50万吨,收购价格4600元/吨(之前收购的数量不在此次补贴范围之内)。

收购时间为2015年8月1日-9月30日。

可以看到,未来我国油菜籽的减产已成定局,油菜籽加工企业尤其是沿江流域产能低于300-500吨/天的企业90%都有可能倒闭。

来源:饲料原料网

声明:

欢迎回到顶部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