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7月全球市场的焦点都在A股市场的话,那么8月人民币贬值则显然成功吸引了更多眼球。人民币为何需要贬值、贬值力度应该多大、对中国和全球又有什么影响?这里有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
一个货币,两种汇率
人民币是中国的官方货币,代码则为RMB。不过由于人民币存在在岸和离岸两种机制,因此人民币实际存在两种汇率。在岸人民币(CNY)和离岸人民币(CNH)的报价原则上根据央行每天给出的中间价波动。由于本周中国央行连续三次大幅下调中间价,因此CNY和CNY均一度出现显著跌幅。
汇率被视为经济实力的体现 中国经济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汇率高低被视为经济实力的体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货币(相较于贸易伙伴或者竞争对手)升值意味着经济竞争力将出现下滑,部分原因是出口压力的加大。而货币贬值促进出口理论上则有利于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较小央行——比如澳洲和新西兰联储倾向于让他们本国货币自由浮动,来反应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更好的调整货币政策。越开放的经济体,汇率波动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就越大。
对于经济体量更大的国家来说,这一原则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为了刺激经济和出口,安倍晋三上台之后就通过各种方法将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2012年9月的80水平拉高至了125。换句话说,日元在3年内贬值56%。相较于日本,由于人民币此前的坚挺,中国实际的竞争力在2012年之后下滑近35%。
美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通过几轮量化宽松令美元贬值明显。弱势美元帮助美国国内公司更具有竞争力,最终为经济复苏助力良多。
作为由固定资本投资和进出口拉动为主的中国经济而言,过高的人民币汇率显然对实体经济是一种伤害。
资本流出令人民币贬值压力更为明显
按照法国兴业央行经济学家Albert Edwards的计算,过去18个月内,中国的国际收支已经处于赤字状态。资本流出明显令中国央行不得不通过抛售外汇储备以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这和其他亚洲国家或者俄罗斯央行在本币弱势的时候抛售外储有着天然之别,中国央行等于在高价买入本币。
Edwards认为,和美国相比,中国真实有效汇率已经升值50%。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竞相贬值的背景之下,人民币势必要大幅贬值。
水到渠成的贬值
经济下行和资本流出两大压力之下,人民币终于开启了其贬值之路。本周二和周三,央行连续下调中间价逾千点,周四则下调700点。
不过对于央行而言,如何控制住CNY和CNH的价差将是未来的一大难题。在相对自由浮动的离岸市场,资金如果流出强劲的话,人民币面临更多的贬值风险。
贬值可能是“一次性” 影响却是持久的
按照中国央行的说法,本次人民币的贬值是一次性行为,长期来看,人民币不存在贬值基础 3%的偏差已调整到位。
不过高盛指出,央行实际上已经宣布了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新时代的到来:隔夜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人民币供求关系以及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变化或将引导人民币中间价。
而法国兴业银行策略师Albert Edwards警告称,人民币贬值将启动全亚洲货币贬值风潮并蔓延全球,使欧美的通缩周期恶化,全球市场面临又一场2008年金融危机的风险,基准美国国债收益率会跌至-1%。
人民币贬值,全球市场抖三抖
在周二和周三两个交易日,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十分明显。全球股市均处于明显的下行压力之中。大宗商品方面,贵金属依靠市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避险买盘而逆势走高,而油价则在诸多不利因素下刷新多月新低。
更为明显的受害者则显然是亚洲国家的汇率以及其他一些和中国有密切关系的新兴国家货币。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巴西,都难以承受“人民币贬值之重”。
贬值的真意在维持影响力和长期稳定?
中国力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第五个国际储备货币,这一指定最快可能在下个月生效。为了获得所谓的特别提款权(SDR),中国必须证明人民币可“自由使用”, 为此IMF曾在2010拒绝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据彭博社三月份的一份分析,为获得特别提款权,中国将被迫放松资本管制,尤其是在对人民估值时,可能会更多地以市场为基准。
据彭博社亚洲区专家透露,考虑到上述因素,全球范围内将会有更多的央行选择持有人民币,稳定人民币币值,或者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和其他商品。此外,特别提款权可能还会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借贷成本。这样看来,人民币贬值可能是以短痛谋长远利益。
结语:中国做的已经够多了
针对市场有些人指责中国央行干预市场的做法,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David Rees认为中国的做法并没有任何不妥。“其他国家货币对美元一年内均已经有了10%以上的贬值,中国允许人民币贬值只是顺应潮流。”
而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来看,中国也没在全球性贬值中落井下石。“那些抨击人民币贬值的说法可能有些西斯底里了”,BI分析师David Scutt如是说。
声明:
欢迎回到顶部扫描二维码关注期乐会微信公众平台。
感谢作者辛苦创作,部分文章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纠错、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邮箱:2874728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