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每天都要接收来自不同个体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纷纷杂杂,如果全部都一视同仁地去处理这些信息,那么无疑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套上一个沉重的枷锁。 我们应该具备一双善于发现“宝藏”的眼睛,区分清楚这些信息对我们的价值,找到最有益处的信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顺利。 作者:柳一一 来源:一一道出(ID:yiyidaochu)
来源 | 网络 编辑整理 | 期乐会-小新
有一个叫博比的男孩,是美国九年级学生。 博比最强的本领,是把老师们气到吐血。迟到、捣乱、不写作业、威胁小伙伴… 辅导老师为了改变博比,时不时叫到办公室谈话。不管态度是温和还是严厉,于博比而言,都没有任何区别。谈话结束,博比依然如故。 值得庆幸得是,辅导老师从未想过放弃博比。
转折点来了。某一天,辅导老师和博比再次完成一次谈话后,博比的行为开始发生了小幅度的改变,迟到、捣乱等不良行为的次数减少了。
而且,每过一天,就有更多的正向改变。 三个月后,博比去办公室被谈话的次数已经减少了80%。 这次谈话,为什么拥有奇效? 原来,辅导老师改变了谈话的聚焦点。 不再询问博比为什么捣乱,为什么不写作业,也不再探究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源。
而是,去发掘博比身上的高光时刻。 在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博比很少捣乱,也会完成一部分作业。博比也破天荒的认为自己和这位老师关系较好。
辅导老师经过调查访问后,发现这位老师每次进教室,会先和博比打招呼,布置作业的时候,会根据博比的情况调整难度。 博比的高光时刻,取决于老师的态度。 之后,其他老师也复制了同样的行为。
这就是博比能在短短三个月发生的改变的原因。 辅导老师从特例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放下问题,先去找到过往行为的一个或多个亮点,再去探究亮点背后的原因,这是一种更高级的问题解决方式。 我称之为“亮点思维”。
亮点思维
我们通常怎么解决问题? 比方说,有人体重超标了。Ta会怎么让自己瘦下来呢?相信大部分人的应对方式,都是去分析自己为什么会胖,吃太多,抑或运动量太小?好,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开始控制饮食,或者多运动一点。 结果,坚持不了几天,又退回到从前的暴饮暴食加懒惰的状态中。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重复解决相同的问题。可能终其一生,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现在,我们换一个思维框架,不再聚焦于存在的问题,而是去挖掘曾经的亮点。
比如,你可以回忆下,体重正常的时候,你做对了哪些事情?你可能会发现,除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最重要的竟然是,那段时间你的情绪状态比较稳定。甚至可以说,正因为情绪稳定,你才能够做到科学饮食,适量运动。
现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变了,你真正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让自己情绪稳定的方法。情绪稳定后,饮食、运动,自然就会跟上,体重管理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儿。 再来举个例子。 我经常收到学员的反馈,说看不进去书,每次阅读几页就烦躁,弃之一旁。
这种模式无限循环。搁在以前,我会巴拉巴拉说一大堆道理,告诉学员怎么集中注意,怎么高效阅读。 现在,我会问,你有什么时候,读书读到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时刻,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书,你当时情绪状态如何,为什么你能拥有这样的心流时刻?
问题问完,学员往往自己便有答案了。原来,是选的书有问题,我要选自己有兴趣的好书。或者,有的学员可能是缺少定期运动,导致精力比较差,读书容易走神… 去找到亮点,启动不一样的视角,你会发现,解决问题并没有那么难。 真正卡住你的,可能是之前的思维定式。
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式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习惯于把目光聚焦在问题本身。 所有的能量,放在对问题的分析上。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连问五个为什么,最底层的原因也找到了。我应该用什么方法灭掉它?列出几个方法,接下来,开始一个一个实践。 当这种方法不生效时,很多人往往就束手无策了,只能掉进怪圈里,不断试图解决,不断重新面对同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式?
这和我们的大脑偏好有关。大脑对负面信息的关注,出于本能反应。看到负面信息,目光、能量,会无意识的聚焦于此,所思所想所做,都被负面信息牵引着。 这种偏好,在远古时期,算得上优质高效的生存策略。比如,听到森林里的沙沙响动声,迅速切换解决模式,用最快的速度逃之夭夭。判断失误,不过是耗费一次体力的事儿。如果听到声音还要去花时间琢磨真假,只要有一次是真的,结局大概率便是死亡。
虽然时光已流走到2021年,但我们的大脑还基本停留于石器时代。这种偏好切换到现代社会,会带来不少麻烦。 拿解决问题来说,我们其实是无意识的掉入了这样的思维陷阱,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别的路径。 一旦问题出现,就会瞬间攫取我们所有的注意力。
接着,我们分析问题、找解决之道…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置身于一个系统之中,分析来分析去,千头万绪,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或者,找到根源,却不知道到底哪种方法有效。
在很多情境中,我们根本没有条件去一个一个试错。试错成本,成为最后的障碍。 另外,盯着问题还会导致情绪的负面化。 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念头盘旋于大脑,很容易让我们变得焦虑、沮丧。
启动亮点思维后,你的关注点会自动切换到积极信息上。 原来,我曾经解决过这个问题,我完全有能力再次解决。我需要做的,只是… 或者,你可能是从他人身上发现的亮点,那么,他人的成功解决,也会给你注入鸡血。 跳出固有的问题解决方式,培养大脑关注积极信息的能力,你会拥有更愉悦的体验。
从他人身上找亮点 学会从他人,尤其是同行、同事身上找到亮点,这几乎是一个成长作弊器。 领导、同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寻找亮点的对象。
从领导身上找亮点,对我们来说并不费事。因为没有心理障碍,领导厉害,自然应该学着点儿。 要从同事、同行身上找亮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同事对同事,同行对同行,最常见的一种心态,其实是“互相看不上”。 很多人平时心里的小九九,可能是:你也没比我强到哪里嘛,你看你,这么小的事儿也做不好,你这个方法根本没我的方法出色,我哪里哪里比你厉害多了….
大脑再次发挥负面偏好的天分,不知不觉就让你关注对方做的没那么好的事儿。 放下偏见,试试去分析,同一件事,对方的亮点在哪里?
尤其是我们自己没做好的事,分析下为什么对方会完成度极高,且完成质量也很赞。 除了从周围人身上找亮点,我们还可以从名人、成功人士身上找亮点。 不过,要注意避免归因偏差。
对方做成功一件事,不等于方法就正确。 学会把结果和过程剥离开去分析,还原做事时的具体情境,唯有此,才能找到真正的亮点。 如果只盯着结果,直接复制过程,极有可能会犯错。 举个例子。《钱钟书的学术人生》这本书里,讲到了钱钟书的读书方法。
钱钟书基本不藏书,多在图书馆读书,一生写了300多个本子的读书笔记,字数逾千万。 我们能直接照搬钱钟书“只写笔记,不藏书”的读书方法吗? 先还原到当时的情境去观察。收藏大量书籍,还远没有现在方便。当然,这是一个小小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钱钟书作为治学大家,往往在读一本书的时候,便知道书中哪些内容可用,哪些可以蜻蜓点水。
他的笔记里,甚至会把大量的原文摘抄下来。再加之,他的思维深度远甚于常人,在阅读中,会有大量高质量的思考涌现出来,可以随时记录并备用。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少有人有同样的本领。因为在阅读的当时,可能对这个主题的思考还没有成型。
在后续的时间里,思考才会慢慢丰盈起来。 如果不藏书,可能看过的书会很快从记忆里撤退。因为我们往往需要反复阅读一本经典之作。 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亮点,是多去写读书笔记,而不是放弃藏书。 这就是我所说的,还原情境,把结果和过程剥离开,再去分析大人物的行动。最终看到的亮点,才是你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从自己身上找亮点 《小狗钱钱》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小吉娅,在钱钱的指导下,开始写成功日记。每次付出努力、取得不错的成绩,就会记录下来。
来看其中一篇:“我做了两个梦想储蓄罐。尽管我不能肯定这是否会成功,但我还是这样做了,如果我不做,就绝对不会成功;我在每个储蓄罐里放进了5马克;我学到很多有关钱和挣钱的知识…” 分析这篇日记,可以看出,吉娅意识到的最大亮点,是“放下对结果的执念,先积极主动的付出行动”。
显而易见,这将成为小吉娅之后的行动指南。 我们每天也应该记录成功日记,或者,更准确的来说是“亮点日记”。
每天去寻找自己的亮点。找到,记录。接下来,在以后的日子里,复制下去。 如果不写亮点日记,很多时候,我们大概率会把自己偶然的好行为、品质,变成过眼云烟。 每天写亮点日记,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从日记里去查询,这件事情,我曾经有没有做好过?
如果有,我当时用了什么对的方法? 学会像自己学习,试着把好的行为固化为稳定的行动。一个个偶然的高光时刻,会变成我们身上的稳定现象。 偶然的优秀,自然最终会演变为常态的出类拔萃。 假如,有一天你遇到一个新问题,你没有过往的亮点行为可以参考、复制,怎么办?
我们可以启动“奇迹思维”。 问问自己,如果一件好的事情,某种好的结果已经发生了,可能是因为你做对了什么呢? 陈海贤在《了不起的我》里提到一个治疗案例。一个大四学生,每天窝在宿舍打游戏,置学业于不顾,面临被退学的危险。
在聊天中,陈海贤发觉对方对自己毫无信心,对未来也没有任何规划,且抱着“过成什么算什么”的消极心态。 陈海贤引导患者向积极的方向思考:“假如奇迹出现了,你真的顺利毕业了。
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引发了患者对自我的积极探索,而且,还找到了最应该做的事情:先按时去食堂吃饭。
奇迹思维,假设“亮点”已发生,帮助我们聚焦于积极的未来。然后,从已成功的事实向前推演,从而找到要让亮点成真,到底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实际行动。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奇迹便会诞生。
思维定式无处不在。活在定式中,人往往会失去重新思考的能力。按定式生活,不亚于画地为牢。 亮点思维,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重新思考,从对消极面的关注,转移到对积极面的探索。
多一种视角,便多出诸多生机和希望。 亮点思维,还会让我们平时也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他人。 从我的体验来看,我感觉亮点思维最大的价值,可能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让你拥有一种观察自己的新视角。
你开始用欣赏、赞叹的视角,发现自己竟然拥有意料之外的某种能力、某项品质。你开始学着把偶然的优秀,转变为必然的出类拔萃。 你,是自己的榜样,是自己的学习者、模仿者。
作者介绍:柳一一,锤炼侠社群合伙人,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开智正典书籍解读人,写作训练营讲师,重度阅读者,年阅读200本+。
【风险提示】:期乐网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买卖由己,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