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巴菲特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经常在公开场合直面自己犯过的错误。

作者:红林 来源:长坡雪(ID:hlgunxq) 编辑整理:期乐会-小新

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中,他就反思了从业以来犯过的几大错误,其中,第一个大错就是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厂的控制权。

不错,就是如今我们经常听到的那个伯克希尔-哈撒韦(其他地方均以“伯克希尔”代替)。只不过,如今的伯克希尔是旗下拥有保险公司、苹果公司、喜诗糖果等多种产业的综合产业集团。期乐会(ID:qlhclub)

代表伯克希尔原型的那个纺织厂,已经不存在了。1985年的时候,巴菲特发出了“人的愚蠢和忍耐是有限度”的感叹,把伯克希尔纺织厂关闭了。但是伯克希尔的名字还是保存了下来。

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去看看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纺织厂的那段故事。

1

“孩子气般”的大错

早在1962年11月,巴菲特开始买入伯克希尔的股份,最初购买价格每股7.6美元。

在买入伯克希尔时,巴菲特就知道,纺织行业面临着全球产能过剩和产品同质化的惨烈竞争,这个行业的前景暗淡。但那时,巴菲特还在遵从格雷厄姆那套“捡烟蒂”投资策略。买入伯克希尔,就是看公司股价便宜,冲上去吸一口免费烟。毕竟,相当于每股7.6美元的价格,伯克希尔的运营资本有10.25美元,账面价值达到20.2美元。

变化发生在1964年。

彼时,伯克希尔公司原来的负责人Seabury Stanton准备从股东手中买下22.5万股股票。伯克希尔总股本是158万股,巴菲特合伙公司持有11万股。在Seabury发出公开收购股份意向前,他私下询问过巴菲特。

Seabury:我想买下你拥有的伯克希尔股份,你可以接受多少的报价?

巴菲特:每股11.5美元。

Seabury:好,成交。

然而,过了没多久,Seabury公开的收购价格却是每股11.375美元,比跟巴菲特承诺的价格少了0.125美元。

这让巴菲特感觉被骗了。

巴菲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巴菲特不仅没有将股份卖给Seabury,反而开始大量买入更多伯克希尔股票。

到1965年时,巴菲特就买入了伯克希尔39万股股票(当时伯克希尔在外剩下总股本102万股)。5月的董事会会议上,巴菲特一方正式控制了伯克希尔,并且把Seabury开掉了。

就因为每股0.125美元,Seabury丢掉了工作,巴菲特则拥有了一个糟糕的生意,获得了犯大错的机会。(如果巴菲特接受Seabury的报价,他在伯克希尔上的加权年回报,可以达到大约40%。)

2

20年纠结和多么痛的领悟

其实,伯克希尔的经营一直以来难说顺利。在巴菲特买下伯克希尔的9年前,公司的总营收达到5亿多,却发生了1千万美金的亏损。按照年度来说,伯克希尔虽然时有获利,但总是进一步退两步。

巴菲特买入伯克希尔后,当时的产业环境则是,美国南方的纺织工厂因为没有工会,而被认为具有竞争优势。伯克希尔所处的北方,大部分工厂已经关闭。

很多人认为,伯克希尔也应该清算。但,巴菲特却觉得,如果伯克希尔能有一位德才兼备的管理者,伯克希尔的营运将得到改善,困境反转的事情也可能会发生。

于是,巴菲特先后找来了Ken和Garry做公司的负责人。在老巴眼里,这两个人都是兢兢业业的优秀管理者,经营水平不输于他的其他明星经理人。他们重新规划公司的产品线,生产流程,甚至大手笔并购同业公司,以希望可以发挥1+1大于2的优势。

尽管如此,伯克希尔的经营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伯克希尔面临的依然是全球产能过剩和同质化产品的恶劣竞争。美国之外的企业都拥有极低的劳动力成本,尽管美国纺织业的从业人员,薪水已经低的可怜。

在巴菲特控制伯克希尔13年后,也就是1978年,巴菲特已经意识到,就是再如何尽心尽力的经营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会低的可怜,与他旗下其他事业,如喜诗糖果,内布拉斯加家居,根本没法比。

巴菲特说之所以继续经营伯克希尔,1978年致股东的信里,他透露了4点原因:一是该公司是当地重要的雇主;二是管理层坦诚面对困境并努力解决问题;三是员工极力配合;四是尚能产生稳定现金收入。

巴菲特说,只要这4种情况保持不变,他仍会继续支持纺织事业。

但,后来,巴菲特发现,在第4点上,他错了。

在他发出感叹后的1979年,伯克希尔的盈利状况还不错。但之后,却开始耗费大量资金用于资本支出。(资本支出略等于“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巴菲特关于资本支出的描述非常经典。

他说,长期以来,伯克希尔一再面临投入大量资本支出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每次提出的(用于资本支出)企划方案看起来都稳赚不赔,以标准的投资报酬率来看,甚至比起我们高获利的糖果与新闻事业还好的多。

但这预期的报酬最后都证明只是一种幻象。因为许多我们的竞争者,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全部都勇于投入相同的资本支出,使得降低的成本被迫全数反应在售价之上。在个别公司看来,每家的资本支出计划看起来都在合理不过,但若整体观之,其效益完全被抵消掉而变得很不合理。

就好比每个去看游行队伍的观众,以为自己只要垫一垫脚尖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一样。每多投入一回合,所有的竞争者投注的金额就越高,但投资报酬却一点不见起色。”

于是,在经营伯克希尔20年后,巴菲特就面临着一个悲惨的抉择:

大笔的资本支出可以令公司的纺织事业存活,但相对的投资报酬却少的可怜;若不继续投资,将使得公司不再具备竞争力,就要被淘汰。

巴菲特调侃自己前面有两条路,一条通过绝望的深渊,另外一条通往毁灭。

终于,当1985年,伯克希尔再次需要加大资本投入时,巴菲特在寻找买家无果后,当年7月,忍无可忍把伯克希尔纺织厂关闭了。(对于一个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20%的人来说,你要拿他的资金,去投资不赚钱的生意,那种痛苦,大家可以自己品。)

然后,写下了富有哲理意义的句子:

当一个管理着名的专家遇到一家不具前景的公司时,通常是后者占上风。当你遇到一艘总是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3

账面价值的误导

巴菲特和伯克希尔的故事,还有些后话。

当关闭伯克希尔后,巴菲特在拍卖纺织机器的过程中,又被好好上了一课,对我们认识账面价值非常有启发。

伯克希尔原始投入1300万的设备,经过摊销计提折旧后,账面价值86万。其实要买一套这样的全新设备需要花3、4千万。但巴菲特将整个机器处置下来只收回了16万,扣除掉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成本,实际上一毛不剩。

更有趣的是,公司几年前花5000块买的纺纱,开价50元没人要,最后只能以26元卖掉,连搬运工的工资都不够。

这个处置过程,像不像你家里用了几年后的空调。

这段经历,让巴菲特觉得,评估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仅仅依靠账面价值就对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判断,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因为很多时候,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账面价值,毛的关系都没有。

在1983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说,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就好比你供养2个学生去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你付出的成本(也即账面价值)其实差不多的,但未来从两人身上所获得的回报(也即内在价值),却可能差距甚大。

因此,账面价值是会计名词,记录资本的财务投入;而内在价值,是经济名词,是估计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账面价值能够告诉你已经投入的,内在价值则是预计你能从中得到的。

这是我看到的关于“账面价值与内在价值”最优秀的论述。

4

摆脱“捡烟蒂”

巴菲特关于伯克希尔的反思,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彻底摆脱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捡烟蒂”策略。

所谓“捡烟蒂”策略,就是如果你以很低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股票,就可以很容易以不错的价格获利了结,虽然长期而言,这家公司的经营结果可能很糟糕

但巴菲特在经营伯克希尔以及后来其他几家类似的案例后,他总结道:

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公司属于傻瓜行径。

他说

第一,长期而言,暂时看起来很划算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点都不值得。在经营困难的企业中,通常一个问题刚解决不久,另外一个问题就接踵而来。厨房里的蟑螂绝对不会只有你看到的那一只而已。

蟑螂都是结伴而行。期乐会(ID:qlhclub)

第二,先前的价差优势很快会被企业恶劣的业绩所侵蚀。假如你用800万买下一家清算价值1000万的公司。如果马上有下一个买家,你的报酬会可观。但是如果这家公司要花上10年时间,才有办法处理掉,那么你将遭遇流沙般的困境。时间虽然是好公司的朋友,却是烂公司最大的敌人。

因此,巴菲特总结,在经过了一系列糟糕的决策之后,他终于明白了老伙计查理很早就明白的道理:

以合理的价格买下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下一家普通的公司好得多。

image.png

【风险提示】:期乐网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买卖由己,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