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直在学习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方面的东西,略有所得,分享出来,共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为了更好的比较各种饼粕营养价值的特点,特分期介绍不同的饼粕特点,第一期主要介绍豆粕的营养特点。

一、豆粕的生产过程

黄豆压碎呈碎粒,在70-75℃条件下加热20-30s,在以滚筒压成薄片,薄片在萃取机内,用有机溶剂(一般是正己烷)萃取油脂,至薄片含脂量达1%左右为止,再进入脱溶剂烘炉内,一面蒸发有机溶剂,一面烘培豆片,温度约为110℃,最后经滚筒干燥机干燥冷却、粉碎即得大豆粕。加工后的正己烷必须全部去除,因为己烷易燃,且是很强的致癌物,豆粕中残留的正己烷会引起家禽突发性严重肝坏死。

二、豆粕的营养特点

能值:豆粕的代谢能值较高,禽代谢能为10.04-10.46MJ/kg,去皮豆粕在10.46MJ/kg以上;猪消化能在12.97-13.39MJ/kg。

粗蛋白和氨基酸:豆粕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44%左右,去皮大豆粕含量较高达46%以上;豆粕的氨基酸比例是饼粕类饲料原料中最好的,赖氨酸含量达到2.5-2.8%,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比例较好,约为1:1.3;蛋氨酸含量偏低,仅为0.5%。因此玉米-豆粕型饲粮中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往往是蛋氨酸。此外,豆粕中的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很高,分别为0.6%和1.8%。

碳水化合物:豆粕中含有较多的棉三塘和水苏四糖,很难被单单胃动物消化。

抗营养因子: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血凝素、非淀粉多糖等,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豆粕的主要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以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引起鸡胰脏代偿性肥大,降低生长速度和产蛋率。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还会提高胰蛋白酶的分泌,间接引起蛋氨酸的缺乏。高温处理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但是高温处理时间太长或温度过高会降低赖氨酸的消化利用率。

为了检测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活性和豆粕的熟化程度,引入了脲酶活性和0.2%KOH溶解度这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基本原理是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脲酶对热的敏感性相似,且脲酶活性易于测定,一般而言,脲酶活性在0.05-0.2范围属于正常,脲酶活性过高说明热处理不够,过低说明热处理过度。热处理会降低蛋白的溶解性,KOH溶解度大于85%说明热处理不够,溶解度小于70%说明热处理不够。

三、小结

豆粕是畜禽养殖中的高档蛋白饲料原料,粗蛋白含量高、氨基酸组成较合理,赖氨酸含量丰富、蛋氨酸含量较低。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红细胞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加热处理可以消除,但也会影响豆粕蛋白的消化利用率,使用时应注意监测。

来源:油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