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2005—2018年,全球生猪年存栏量变化明显,但整体保持在7.5亿头以上。2007年,全球生猪存栏达到8.26亿头的区间峰值,随后下降至8亿头以下,并进入振荡阶段。2012年,全球生猪存栏回升至8亿头,而后逐年下降,于2016年达到7.71亿头的区间低值,并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18年,全球生猪存栏量7.73亿头,较2007年峰值下降6.41%。
“中国是生猪养殖大国,2018年生猪存栏量为4.28亿头,约占全球生猪存栏总量的55.38%,排在第一位。”上述人士介绍,其次是欧盟27国,占比约为19.43%;再次是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占比分别为9.46%、5.02%、2.97%。
据介绍,在全球生猪出栏及分布方面,2005—2018年,全球生猪年出栏量呈周期性波动趋势。2018年全球生猪出栏量为12.98亿头,环比上升2.49%,较2005年增加7.28%。中国是全球生猪出栏量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4.56%,接着是欧盟27国,占比为20.96%,之后为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占比分别为10.33%、3.16%、3.49%。
全球生猪消费方面,2005—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呈振荡上升态势,2013年之后年增速变缓,2018年消费量达到最高,为1.12亿吨,环比上涨1.78%,较2005年增长20.68%,年均增长约138万吨。全球猪肉主要消费地区按年消费量排名依次为中国、欧盟27国、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越南、墨西哥、菲律宾、加拿大。其中,2018年中国消费量占比在49.26%,远超排在第二位欧盟27国的19.01%,是其猪肉消费量的2.59倍。
“生猪进口对我国生猪供给影响明显。”上述市场人士说,在猪肉出口方面,2018年,欧盟猪肉出口量居第一位,占据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34.74%,美国紧随其后,所占份额略低于欧盟,美国、欧盟的出口量之和占据了世界出口总量的66.27%,其他国家猪肉出口总量共计占比在33%左右。在去产能及生猪行情高位运行背景下,201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猪肉进口国。世界主要养猪国看好中国市场,其低养殖成本优势突显,价格低廉的猪肉产品大量出口至中国。
显然,作为全球第一大猪肉进口国,欧盟、美国、巴西等地区生猪生产和出口情况对于我国生猪价格影响明显。
据介绍,欧盟27国是全球第二大生猪生产区,2018年生猪出栏量在2.72亿头,环比增长1.49%;猪肉产量2430万吨,环比增长4.25%。欧盟的养猪模式为规模化饲养和散户饲养并存。
美国是世界第三大生猪生产地区和消费地区,2018年生猪出栏量约1.34亿头,环比增长3.54%,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10.33%。美国生猪养殖以家庭农场为主,饲养规模一般较大,市场上96.6%的猪肉供给是由规模养殖户提供,年产5000头以上的大规模养殖企业提供了全国猪肉总供给的60%以上。
2004年至今,巴西生猪出栏量整体呈增长之势,2018年出栏量为4095万头,环比增长1.79%。随着生猪产能和猪肉产量的增长,巴西成为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及出口国。在巴西养猪业中,一体化生产模式约占70%,其余30%生猪是由独立的养猪场生产的。巴西生猪传统主产区位于南部各州,以中型和大型养猪场为主,母猪数量在50—5000头之间。
而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生猪生产国及猪肉消费国,生猪出栏量及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比重均在50%以上,但我国并非养猪强国,在种猪育种技术和行业整体规模化水平方面与美国、欧盟等养猪发达国家及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占全球生猪出栏总量的54.56%,猪肉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49.26%,远超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欧盟27国。
2005—2014年,我国生猪出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4年达历史高值的7.35亿头,而后回落并趋于稳定。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94亿头,环比增长0.76%,年末生猪存栏量为4.33亿头,环比减少0.41%。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影响生猪出栏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养殖规模化程度、疫病、行情及政策等。2019年国内非洲猪瘟疫情蔓延,生猪出栏量降至5.44亿头,环比大幅度下滑21.61%。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处于缓慢增长态势,但由于产能恢复周期较长,2020年年底或仍难恢复至原有水平。
文章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