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中下旬,河北省油料体系创新团队调研组先后到石家庄、唐山、秦皇岛、邯郸等市对花生栽培、加工与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考察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新乐、遵化、滦州、迁安、大名等地,并同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及种植大户进行了交流。专家组针对当前花生生长发育状况、生产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形势等进行了会商,并提出了指导意见。从调研情况看,全省花生整体长势好于往年,为今年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高油酸花生发展形势进一步向好。
高油酸花生以其营养保健、稳定性好、自然抗氧化、耐储存的优势,成为目前花生产品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地纷纷行动,为保证高油酸花生的纯度,在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订单种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各产区高油酸花生发展稳中推进。呈现出如下新特点:一是高度集约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高油酸花生种植的引领者。滦州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本地高油酸花生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向其它优势区域扩张。百信合作社在抚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土地承包方式在抚宁镇7个村集中推进,新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达8600亩,选用单一品种冀花18号,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百信合作社在衡水市枣强县新建冀花11号繁种基地1000亩,充分利用轮作修耕田发展高油酸花生种植。枣强县依托民源和昊新两个专业种植合作社新发展林下高油酸花生7000亩,全部种植冀花16号和19号,带动全县种植高油酸花生面积达到万余亩,实现高油酸花生的规模化特色化。二是传统产区依托高油酸花生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以新乐市为例,当地立足区域内木刀沟和大沙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围绕花生产业做文章。目前,沿沙河两岸已形成12万亩花生种植带,通过引进附加值高、品质优良、对农民增收拉动作用明显的特优品种,带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广高油酸花生2万亩,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二)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油料产业创新团队推广的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机械化中耕培土等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是膜下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滦州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新乐助农合作社、大名郑寨家庭农场等大部分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生产上广泛采用了膜下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变“大水漫灌”为“精量水肥”,优化水肥管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花生生产节本增效、增产增收。二是食诱剂、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新乐、鹿泉、昌黎等地示范的食诱剂、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借助于食诱剂或性诱剂在田间持续发挥作用,使用较少量的杀虫剂或物理装置即可达到“吸引—杀灭”的目的。通过诱杀害虫成虫,减少田间害虫卵块数,从而达到防治效果,此项技术只吸引和杀灭标靶害虫,对天敌益虫无毒副作用,不易产生抗药性、无残留。三是机械化中耕培土、除草防涝技术。滦州、迁安、大名等花生主产区种植大户广泛采用了中耕培土、除草防涝技术,有效解决滑针、高位果针入土困难的的问题,显著增加有效果针数量,提高群体质量。通过深耕培大垄,不仅实现了除草效果,而且排涝快,有效减轻大雨对花生生长发育产生的不利影响。
(三)农业节本农民增收作用进一步显著。
一是农业节本增效效果明显。各地因地制宜发挥花生节水固氮优势,在旱作雨养地块、休耕地块以及林下发展花生种植,其中全省在压采项目发展花生面积约5万亩,节水节肥成效显著。二是推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以滦州市百信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合作社给农民保底收益300元/亩,给村委会管理费30元/亩,秋后将花生纯收益的60%给农户,纯收益40%中的10%给村委会,充实村集体经济。以2019年为例,土地入股农户亩收益可达1422元,而普通非合作社农户种植普通花生的亩效益仅为650元,收益增加772元,提升率达119%。使高油酸花生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富民产业。
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种量较大。
长期以来因为花生种子质量问题,生产上为保证花生全苗,习惯于每穴双粒或多粒播种。弊端主要有两点:一是用种量大,大花生每亩用种25kg左右,全国每年用于做种的花生约为1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二是一穴双株或多株之间过窄的植株间距及较大的种植密度造成植株间竞争加剧、大小苗现象突出、群体质量较差,影响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施肥量大且不平衡。
近年来,施肥过于重视增产效果明显的氮、磷、钾肥,有机肥(农家肥)和作为植物所需大量元素的钙肥被忽视。为了追求高产,氮肥用量居高不下,不仅氮肥利用率低,流失严重,对环境压力大,而且极大限制了花生根瘤菌固氮作用的发挥。不同类型钙肥以及有机肥施用极少,一方面降低了土壤可交换钙的含量,另一方面施肥的不平衡改变了土壤营养元素结构,造成土壤酸化板结等,固态的钙得不到活化和释放,严重影响了作物对钙素的吸收利用,逐渐成为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以昌黎为例,部分农户仅亩施三元复合肥70kg,不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此外,在化肥应用方面,只注重N、P、K肥,而Ca肥和微肥应用相对少。个别合作社亩施复合肥100kg,生物菌肥50kg,有机肥50kg左右,亩肥料成本达到了420元,投入产出比大打折扣。
(三)地膜残留较为严重。
地膜覆盖具有提高地温、保墒抗旱、保持土壤疏松、促进植株和荚果发育的作用,花生春播地膜覆盖可增产20%以上。但大量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了耕地质量和土壤的通透性,从而影响出苗、阻碍根系的深扎、影响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吸收等。此外,花生秸秆是优质饲料,花生秧上的残膜被牲畜误食,会引起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地膜残留问题凸显,而降解膜的高成本和技术瓶颈限制了其推广应用,研究低成本、低污染的地膜覆盖替代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四)主产区重茬面积较大。
全省花生主产区花生多集中于沙土地, 由于受水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轮作倒茬面积一直很小。以滦州市为例,每年约有30%左右花生连年重茬, 相当一部分地块几乎从未轮作过, 致使花生地下害虫和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 影响其产量的提高。
三、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一)科学水分管理,防旱排涝。
花生中后期是影响产量的关键时期,要搞好土壤水分管理,着力推广膜下滴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渗漏和土壤蒸发,显著提高现有水源的水分利用率。虽然今年雨水较多,墒情较好,但遇旱仍要及时浇水,确保适宜的土壤墒情。就现阶段,一是浇好结荚水,确保适宜土壤墒情,促进荚果膨大和饱满。二是浇好饱果水,养根防止植株早衰,增加饱果数、提高果重,同时防控黄曲霉毒素污染。
(二)灵活化控,防止植株徒长。
针对花生田水分较多的现状,化控时间要适当提前,酌情增加用量和次数。可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的生长最旺盛时期,当主茎高达到35厘米,日增量超过1.5厘米,用烯效唑每亩40~50克(有效成分2.0~2.5克)或壮饱安每亩20~25克,加水35~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如第一次控制后15天左右株高达到45厘米可再喷1次,收获期株高控制在50厘米以内。
(三)施好关键肥,防衰促饱。
苗弱的夏播花生都要结合浇水及时追肥,补充养分,促进花生生长发育。一是水肥一体化追肥。铺设膜下滴灌设施的地块,结荚饱果期可滴灌水溶肥15公斤/亩。二是破膜追肥。覆膜质量好、膜下土壤严重干旱且肥力不足的地块,降雨前于垄中间破膜亩追施复合肥10公斤,酸性土壤加施石灰15~20公斤。三是叶面喷肥。四是补充微肥。缺铁地块可用0.2%~0.5%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缺硼地块用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花针期喷施。缺锌地块可用1%~2%硫酸锌溶液于花针期喷施。
(四)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
一要加强草地贪叶蛾的监测预警,一旦发现,尽早防治。二要及时防治花生叶斑病等叶部病害。三要及时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和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地上害虫。大力提倡使用杀虫灯、性诱剂、性诱剂诱杀金龟甲、棉铃虫、甜菜夜蛾、地老虎等害虫。
文章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