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助力实体企业风险管理升级
 
期货日报 记者 韩乐
1月4日,由河南证监局、郑商所、中期协共同主办的“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大宗商品风险管理(河南)论坛(第2期)活动启动。活动紧密结合当前现货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分析经济与产业形势,分享管理模式与经验。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河南)论坛(第2期)活动首周,在棉花、甲醇、尿素、短纤品种的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行业形势变化,话风险,享经验,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促进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河南地区实体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助力企业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截至记者发稿,本次论坛已累计观看达8.8万人次。
期货有效满足企业避险需求
2020年受疫情和贸易摩擦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黑天鹅事件频出,进一步加大了实体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和风险管理需求。
“据统计,仅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有400多家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覆盖近30个行业;与此同时,期货市场法人权益占全市场比例超过六成,持仓量占比超过五成,已经成为市场主要力量;越来越多的涉农主体也开始利用诸如‘保险+期货’等创新业务模式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申银万国期货副总经理袁万勇如是说。
对此,海通期货总经理吴红松在分论坛上也表示,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以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为出发点,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流动性的危机,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剧烈的市场波动,促使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慢慢尝试和探索使用期货衍生品工具,对冲相关的市场风险,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就棉花市场而言,新冠疫情对我国棉花与棉纺织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棉花与棉纺织产业生产企业面临巨大的困难,产业企业无所适从。”吴红松表示,传统的贸易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企业避险需求增强,需要运用棉花期货和棉花期权来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从企业实际运用的情况来看,大中型棉企目前对期货衍生品应用已游刃有余,尤其是一些贸易商,已充分运用了衍生品工具。有期货衍生品工具的助力,我国棉花产业正逐步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期货行业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创新服务模式,有效对接实体企业的迫切需求,积极帮助实体企业利用期货及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过去一年,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功能发挥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多项指标创出了期货市场发展30年来的最好成绩。”华安期货常务副总经理许瑞峰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期货衍生品工具在“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
袁万勇表示,实体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产成品销售价格,能够在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平滑企业的利润曲线,为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保障,提升传统购销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可以建立虚拟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的同时节省物流、仓储等运营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面对不同的市场行情可以考虑不同的套保方案。”海通期货相关人员表示,疫情之后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下跌,企业在面临下跌风险时,可以考虑通过构建期货空头合约来规避风险。而在棉花价格处于历史底部附近时,需要保护下跌风险的企业可以考虑看跌期权买方策略组合,这样资金压力相对较小,面临的潜在风险也较低。
企业风险管理模式进一步升级
期货及期权市场的发展也促使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及贸易模式的转型,伴随着价格的剧烈波动,越来越多的现货企业意识到期货及期权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基差交易、含权贸易等为主的新型贸易模式正在甲醇行业内被应用。
例如:利用点价模式进行上下游合同议价销售,即可降低上下游议价时间,又增加了下游客户黏性;引入期权可以帮助销售企业实现“保底销售”,也可以为需求企业实现“保顶采购”。
甲醇期权上市一年以来,配合甲醇期货这一产业风险管理工具,使得风险管理模式更为多样化,能够更好满足不同企业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
“对企业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每家企业个性化的需求,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形成丰富多样的策略,来满足企业不同的风险管理诉求。而不仅仅像以往只能关注价格的涨跌,期权的组合策略可以从时间上的长短、涨跌幅度的大小快慢等方面建立起立体的、多维的风险管理策略。”许瑞峰称。
“期权的非线性收益结构使得利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能够管住风险的同时也不放弃价格有利变动带来利润增长的机会。不同于期货的保值,买入期权保值的最大风险事先可确定,降低了财务风险。”华安期货首席分析师王飞如是说。
据他介绍,去年12月初,某甲醇贸易企业要套保1万吨甲醇现货,年底资金偏紧,担心甲醇期货大幅上涨带来提保风险,采用了期权代替期货套保(买入一个月看涨期权执行价2300元/吨),总计花费65万元。一个月到期后按照2600元/吨平仓。“相对于期货套保,企业的此次期权操作一方面可以节省资金,至少减少一半资金,当行情出现反转的情况,无需追缴保证金;另一反面,由于期权非线性结构,最后还能实现每吨增收235元。”王飞称。
同样,在棉花市场中,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棉花企业已经可以熟练运用多种模式参与期货市场,并通过期货仓单拓宽融资途径,促进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持续稳健经营。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涉棉企业较好地利用期货工具,有效发挥了避险功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中信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中国大型涉棉企业已经普遍将期货业务嵌入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期货业务已经逐渐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棉企对期货衍生品工具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整个棉花行业的抗风险性。
记者了解到,当前,棉花风险管理策略包括期权的场内场外交易、套期保值、期现套利、基差贸易等。企业应市场行情的变动,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其中,基差贸易已成为棉花市场中最流行的交易方式。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棉花基差贸易盛行,期现贸易资金也积极参与,基差报价逐步取代一口价成为主流贸易方式。
“把握棉花基差波动规律,对于企业稳健经营很有帮助。”上述负责人表示,纺织厂与贸易商采购棉花时,在期货上直接点价,按照期货盘面价格+基差来确定采购价格,这与传统的固定一口价报价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基差贸易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直接挂钩。
在他看来,以期货价格作为核心,价差风险集中在基差的波动。对于新疆加工厂来说,在这种模式下,贸易商配套提出资金融资方案,解决了加工厂的资金问题,加快了资金周转。对于纺织厂来说,根据期货价格来定价的棉花,价格更为透明,易于采购。
衍生品发展迈上新台阶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期货市场,品种系列与衍生品工具不断丰富。作为金融衍生品的一个重要工具,我国商品期权不断扩充。目前国内上市的场内期权产品已经达到17个,市场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投资者结构持续改善,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了更精细多样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吴红松看来,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多元开放的新水平,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市场中期现结合紧密程度不断加强,价格发现与风险管理功能初步得到认可,市场的认可也推动了期权的加速发展,规模逐年实现新的突破。
“与海外成熟的期权市场相比,我国的期权品种起步较晚,品种类型还不够完善。在市场规模、交易量,投资者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与市场资产配置需求差距很大,需要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期货公司、产业客户机构投资者共同努力促进发展。”吴红松表示。
不过,可以欣喜地看到,当前,企业对期权工具的认识逐步加深,利用期权组合管理风险的模式也越来越多。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是未来期货公司及风险管理公司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随着场内期权的发展,期货公司在策略制定和风险对冲方面将更加灵活。含权贸易也越来越被市场了解和接受,新的贸易形势也有望加速推进期权市场的发展,促进期权市场的功能显著发挥。
截至目前,棉花期货已上市16年,棉花期权已上市近2年。在风险管理服务模式迭代创新的发展进程中,参与期货市场已成为大多数涉棉企业管理企业风险敞口的主要途径。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2019—2020年度,中信期货子公司中信中证资本与棉花客户完成场外期权业务,名义本金达5亿元以上。子公司中证寰球商贸完成棉花期现业务20万吨左右。
“以标准仓单形式存在的现货越来越多,在资金端,期货公司推出的标准仓单买断回购业务,帮助企业在期现、套保操作的同时将仓单转化为现金,促进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痛点。在企业采购、销售和盘活库存等环节引导仓单融资资金成本下行,达到增效降本的双重效果,进一步促进了产融结合。”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通过“保险+期货”的创新业务模式为现行补贴政策提供有益参考和补充,进一步稳定棉农种植收益,满足棉农、棉花产业企业的精细化风险管理需求,减少棉农保费支出,提高棉农市场化管理价格风险的能力。
目前河南地区实体企业对于期货的认识和参与度在逐步加强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产业客户接触并愿意去使用期货、期权等工具加强对公司平稳发展的助力。
与会嘉宾认为,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具备高度的价格风险管控意识。正确利用期货工具能够帮助棉花企业提前锁定原料价格,有效地对冲价格风险。针对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参与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市场,期货公司也要不断提出创新式服务模式,全方位助力企业管理风险敞口,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