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不论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还是社融融资增量规模,上述“成绩”较好地契合了央行行长易纲在去年6月所提出的“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的预判。
同时,从单月金融数据的表现看,12月历年是信贷小月,因为临近年底,银行的信贷投放额度基本用完,会把储备的信贷项目放到来年一季度集中投放。2020年12月单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增量表现亦符合季节性规律,也与此前市场预期基本一致。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市场普遍认为,本轮信用扩张周期已见顶,今年信贷社融增速将有所下滑,信用环境的边际收紧将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早在去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易纲就提出,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随着2020年全年信贷社融“成绩单”的公布,这一预估规模得以证实。
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信贷社融的高增与广义货币(M2)增速维持高位相呼应,后者反映货币供应量,M2增速较高,通常表明市场“不差钱”,企业和个人贷款可得性较高。截至12月末,M2同比增长10.1%,尽管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2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信贷社融的结构看,去年全年突出的特点就是银行信贷、政府债券是支撑社融高增长的主力,而银行信贷中的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长显著,显示出信贷结构的持续优化。
从单月情况看,作为历来的信贷小月,去年12月信贷社融规模基本符合市场预期。1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26万亿,环比少增1700亿;社融增量1.72万亿,环比少增约4200亿。
从结构看,新增信贷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变动值得关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由居民房贷构成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去年12月出现了7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少增,表明前期出台的“三条红线”等房地产金融监管措施正在产生效果;与之相反,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同比较大幅度的多增势头,意味着政策面对制造业投资的支持效果仍在持续显现。社融增量中,12月信托贷款降幅较大主要是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加码的影响,而当月企业债券融资少增幅度较大表明前期债市违约事件的影响仍在发酵。
此外,12月新增贷款的结构变化也反映在12月末的狭义货币(M1)增速上。王青表示,M1增速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一方面与近期房地产调控收紧,房地产市场降温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年末企业短期信贷增速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2020年信贷社融投放规模符合市场预期,新年伊始,市场更关注的是新的一年信贷社融环境会有何变化?全年信贷增速和社融增速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2020年一季度社融增长较快,这既有为了应对疫情影响而加快信贷投放的因素,也有年初专项债大量发行的因素。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均有所减弱,因此,预计今年一季度的信贷和社融增速会较去年末有所下行。但这是正常表现,因为适当降低的融资增速才能稳住宏观杠杆率,并不代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弱。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随着经济复苏势头的持续,以及稳定宏观杠杆率再度回归政策主线,今年货币政策将以稳为主,信用环境边际收紧,但从具体的信贷社融增速预测值看,今年的信贷社融投放规模并不会比去年出现明显下滑。
“今年货币政策的重心预计会在稳定宏观杠杆率、化解债务风险和避免整体信用快速收缩之间做动态平衡。”工银理财副总裁刘劲松在12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去年受疫情影响实施的信用扩张政策推升社融增速,13.7%应该就是本轮信用扩张周期的社融增速最高点,预计今年较为合理的社融增速会保持在11%左右,但这对应的社融增量并不低。预计今年全年的社融增量也仅比去年少两万亿左右,全年社融增量总规模依然较为可观。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2021年随着GDP增长强势反弹,预计政府将更加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控制宏观杠杆率。预计银行贷款增长放缓,且政府债券发行量下降,受此影响,整体信贷增速(社融余额剔除股票融资)可能从2020年11月的13.7%放缓至2021年底的10.8%左右。不过,考虑到今年企业现金流状况改善后融资需求可能下降、支持政策退出但政府融资缺口缩小,政策调整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应相对有限。
此外,在利率方面,自去年4月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由4.05%下降至3.85%以来,该利率已连续8个月未发生变化。进入2021年,有观点认为,降息依然有想象空间。张旭就认为,目前很多事情在向着压低LPR的方向发展。我们相信,贷款和存款利率之间可以互相影响。LPR改革推动了贷款利率明显下行,为了与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就会适当降低存款利率,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揽储”的动力也会随之下降,存款利率的降低也会为贷款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打开空间。目前很多事情在向着压低LPR的方向发展。量变终会引起质变,预计一年期LPR的再次下降已不远。